第85章 简易测温,医术助力保安康

作品:穿越唐朝当财子|作者:翅膀上的蜘蛛|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1 08:40:20|字数:6344字

医馆大夫半信半疑,按孙医工的建议用药,半个时辰后,孩童的体温果然下降,哭闹渐止。“还真准!我摸着手感只是低热,没想到是高热!” 大夫看着温度计,惊讶地说道。

第二位试用的是一位六十岁的老人,老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大夫以为是 “风寒感冒”。孙医工用温度计测量后,发现酒精柱低于 “正” 字一格,对应 “低体温” 刻度。“不是风寒,是体虚畏寒导致的体温偏低。” 孙医工建议,“不用吃感冒药,多喝生姜红枣汤,注意保暖,再用温补的药材调理即可。”

老人按此方法调理三天后,畏寒症状消失,面色也红润了许多。

接下来的一个月,孙医工带着简易温度计,在长安的三家医馆与太医署进行试用,共诊断病人两百余人。统计结果显示,诊断准确率较之前提升了三成,尤其是发热与低体温病例,误诊率从之前的四成降至一成以下。

简易温度计的效果很快传开,太医署率先向技艺局订购了五十根,分发到各科室;长安城内的民间医馆也纷纷前来采购,甚至有江南、洛阳的医馆,专门派人来长安订购。

“这工具真是神医利器!” 长安城西的老中医王大夫,用温度计为一位病人诊断后,感慨地对孙医工说,“以前靠手摸,常常‘手感不准’,比如有的病人手心热但腋下凉,很容易误判;现在有了这温度计,一测便知,看病更有把握了!我这医馆的病人,比之前多了两成,都是冲这‘准头’来的!”

随着简易温度计的推广,孙医工还根据临床经验,编写了《体温诊断指南》,详细说明不同体温对应的病症与用药建议,免费发放给各地医馆,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的诊断水平。

此时,技艺局成立已近半年,三项核心研发成果均取得显着成效:

曲辕犁 2.0:在长安周边推广后,农田耕作效率提升五成,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可增加一成五,户部估算,仅此项改良,明年大唐的粮食税收便可增加百万石;

水力纺纱机:江南、蜀地已安装百余台,纺纱效率提升八倍,棉布产量增加三倍,布料价格下降两成,平民百姓的穿衣难题得到缓解,布匹税收较之前增长四成;

简易温度计:在全国数十家医馆推广,医疗诊断准确率提升三成,减少了因误诊导致的医疗事故,百姓对朝廷的医疗认可度大幅提升。

消息传到皇宫,武则天龙颜大悦,当即召李逸入宫。金銮殿上,武则天看着工部呈递的成果报告,笑着对李逸说:“李逸,你当初提议设立技艺局,朕还略有疑虑,如今看来,你果然没让朕失望!三项成果,既惠民生,又增赋税,功不可没!”

她顿了顿,语气愈发郑重:“你此前提议的‘皇家科学院’,朕准了!待明年春耕后,便正式从工部独立,设立为朝廷直属机构,拨付专项经费,广招天下贤才,仍由你担任院监,统筹研发事宜!”

李逸闻言,心中激动万分,连忙躬身谢恩:“臣谢陛下恩典!定不负陛下信任,将皇家科学院办好,研发更多利民技艺,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走出皇宫时,夕阳正斜照在长安城的宫墙上,金色的光芒洒在李逸身上。他站在皇宫的台阶上,望着远处熙熙攘攘的街道,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景象:皇家科学院内,工匠们在工坊内敲打试验,学者们在书房内记录演算,新的农具、新的纺织机、新的医疗工具不断涌现;农田里,农夫们用着更先进的犁具,粮食连年丰收;织坊内,织女们不再熬夜纺纱,布匹堆满仓库;医馆内,大夫们用着精准的诊断工具,百姓们不再因误诊受苦……

这,便是他心中 “盛世大唐” 的模样。从技艺局到皇家科学院,从一项项小小的改良到推动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坚持下去,终会实现心中的梦想 —— 让大唐的百姓,都能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穿越唐朝当财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越唐朝当财子》,方便以后阅读穿越唐朝当财子第85章 简易测温,医术助力保安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唐朝当财子第85章 简易测温,医术助力保安康并对穿越唐朝当财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