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李逸来到御书房。李治看着他,眼中满是赞赏:“李逸,你做得很好!柳家村的试点,朕已经听说了,百姓们对你的新农具赞不绝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李逸躬身说道:“陛下,柳家村的试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臣想在关中各县推广新农具,先选择十个村庄作为推广点,每个推广点派两名工匠,负责教村民使用新农具;同时,在工部开设工匠培训班,让各州府派工匠来长安学习,掌握新工具的制作方法,等他们学成后,再回到各州府,教当地工匠制作新农具,逐步在全国推广。”
“准奏!” 李治当即同意,“户部再拨十万贯专款,用于新农具的推广和工匠培训。另外,朕命礼部下发告示,向全国百姓宣传新农具的好处,鼓励百姓使用新农具。”
“臣谢陛下隆恩!” 李逸心中满是激动,有了陛下的支持和充足的专款,新农具的推广定能顺利进行。
然而,李逸的喜悦,却成了保守派的噩梦。张柬之府邸的书房内,气氛压抑得几乎能滴出水来。张柬之、赵德昌、王权、柳承业四人围坐在桌旁,脸色阴沉,谁也没有说话。
“没想到李逸这么快就搞成了试点,陛下还给他加拨了十万贯专款!” 赵德昌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满是焦躁,“再这样下去,他在工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咱们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王权也咬牙切齿地说道:“柳家村的地主是我远房亲戚,我早就跟他打过招呼,让他不配合李逸的试点,可他竟然被李逸的新农具打动,不仅配合试点,还帮着李逸向其他村民宣传!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张柬之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盯着杯中晃动的茶水,眼中满是阴鸷:“急什么?试点成功不代表推广成功。推广新农具,需要时间、人力,还需要地主和村民的配合。关中的世家地主,大部分都是咱们的人,只要他们不配合,李逸的推广就寸步难行。”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已经让人给关中各县的地主带了话 —— 李逸想在县里设培训点,就让他们以‘没有闲置场地’‘影响春耕’为由拒绝;他想让村民试用新农具,就让他们散布谣言,说‘新农机破坏风水’‘会让土地贫瘠’;他想采购材料制作新农具,就让他们垄断当地的铁料、木材,抬高价格,让他买不起。”
赵德昌眼前一亮:“好主意!只要地主们不配合,李逸就算有再多的钱,也无法在各县推广新农具。到时候,咱们就能弹劾他‘推广不力,浪费公款’!”
王权也补充道:“我还联系了户部的王尚书,让他在拨十万贯专款时,故意拖延,再在拨付的铁料中掺些劣质铁料。没有好的铁料,新农具的质量就会下降,到时候百姓用着出了问题,抱怨声四起,咱们就能弹劾他‘用劣质材料,坑害百姓’,让陛下对他失去信任!”
张柬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手指重重地敲在桌案上:“还有‘逸品号’商船队!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下个月初一,‘逸品号’的五艘商船就要从广州出发,前往天竺,运送的都是肥皂、玻璃镜等贵重货物,价值上万贯。我已经联系了南海的海盗,让他们在半路上拦截商船,抢走货物,再杀了船上的船员,伪造成海难的样子。”
他看着三人,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只要‘逸品号’出事,李逸就会因‘管理不善,导致商船队覆灭’被问责。到时候,咱们再联合弹劾他‘推广农具不力’‘商船队出事’,两面夹击,就算他有陛下的信任,有百姓的口碑,也难逃一劫!”
赵德昌、王权、柳承业三人眼中瞬间亮起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李逸身败名裂、被陛下罢官的场景。柳承业端起茶杯,说道:“好!就按张大人说的办!咱们分工合作,务必在李逸推广新农具成功之前,将他彻底扳倒!”
“干杯!” 四人碰杯,茶水在杯中晃荡,映着他们阴鸷的脸庞,像四条毒蛇在庆祝即将到来的 “胜利”。
而此时的 “逸品轩”,李逸正忙着筹备新农具的推广事宜。他坐在书房内,面前摊着关中各县的地图,用红笔圈出十个推广点,旁边还标注着每个推广点需要的工匠数量和新农具数量。苏瑶端着一碗刚熬好的银耳羹,走进书房,看到李逸专注的模样,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李公子,你都忙了一下午了,先喝点银耳羹,休息一会儿吧。” 苏瑶将碗放在桌上,轻声说道。
李逸抬起头,笑着接过碗,喝了一口:“多谢你,苏姑娘。等把推广点的事情安排好,我就休息。有了陛下的支持和十万贯专款,咱们的新农具很快就能在关中推广开来,百姓们今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苏瑶看着他兴奋的模样,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李公子,我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顺利。张柬之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推广新农具时,若是遇到地主不配合,该怎么办?还有‘逸品号’商船队,下个月就要去天竺了,南海那边不太平,要不要多派些禁军护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