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转过身,对周围的地球队员压低声音说:“好了,语音收集完毕,我们返回米王1号航空母船,开始破译语言,同时让作战部队开始行动,收集复活样本。”
队员们听到命令后,都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他们深知在蓝顿星的环境下,保持安静是避免暴露的关键。
有人悄悄收起了手中的探测设备,有人调整了凡米服的防护模式,确保在返回母船的途中不会出现意外。
大家按照之前约定好的顺序,开始向悬浮平台的入口走去,脚步很轻,几乎听不到声音,只有鞋底与地面接触时发出的细微摩擦声。
悬浮平台就在不远处,它的表面泛着淡紫色的光芒,那是反重力装置启动的标志,也是返回母船的唯一通道。
3. 母船防御系统的绝对自信
米凡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快速梳理着后续的计划,他并不担心蓝顿星球人对隐形米王1号航空母船发起任何武器打击,因为他对母船的防御系统有绝对的信心。
他想起出发前工程师的介绍,凡米服能抵御蓝顿人的武器,无论是能量射线还是实体弹丸,都无法穿透凡米服的防护层;而母船的防御系统比凡米服更加强大,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米凡在心里默默对比着:就像任何子弹或特殊武器不能打到凡米服一样,任何打击武器的弹头在距离米王1号航空母船十米处都会被母船所发出的“引力偏转场”改变其打击方向。
这种“引力偏转场”是地球最新的科技成果,能通过改变局部空间的引力方向,让来袭武器偏离目标,根本伤不到母船分毫,这也是他们敢在蓝顿星停留的重要底气。
米凡抬头望了望天空,虽然肉眼看不到母船的身影,但他知道母船就在头顶的云层之上,正通过隐形装置隐藏着自己的轮廓,同时用探测系统监控着蓝顿星表面的一举一动。
他能想象到母船内部的景象:主控室里,工作人员正盯着屏幕,分析着蓝顿星的地质数据、大气成分;实验室里,生物学家已经做好了接收样本的准备,各种仪器都处于待机状态。
米凡的脚步更加坚定了,他知道每一步都关系到任务的成败,不能有任何差错,无论是语言破译还是样本收集,都必须按计划推进。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队员,确认所有人都在跟上,没有落下,然后加快脚步,朝着悬浮平台的入口走去。
队员们跟在米凡身后,他们的心情和米凡一样,既有完成初步任务的轻松,也有对后续工作的期待。
有人偶尔会抬头观察周围的环境,蓝顿星的植被很奇特,叶子是三角形的,颜色是深绿色,和地球的植物截然不同,这些景象都被他们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后整理成报告。
大家很快就走到了悬浮平台的入口处,入口处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只有通过队员身份验证才能进入,这是为了防止蓝顿人误闯。
一名队员率先上前,将手腕上的身份手环贴近屏障旁的验证装置,装置发出“滴”的一声轻响,屏障瞬间消失,露出了平台内部的通道。
队员们依次进入悬浮平台,当最后一个人走进通道后,屏障重新出现,将平台与蓝顿星表面隔离开来。
平台内部很宽敞,能容纳十几个人,墙壁上镶嵌着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整个空间,让人感觉很舒适。
悬浮平台缓缓启动,开始向上攀升,速度很平稳,没有明显的颠簸感,队员们能通过透明的舷窗看到下方蓝顿星的景象在慢慢变小。
大家都安静地站着,没有人说话,只是静静感受着上升的过程,心里都在期待着回到母船后的工作。
4. 宇会厅密室的作战部署
悬浮平台上升了大约十分钟后,终于抵达了米王1号航空母船的入口,平台与母船的舱门精准对接,没有一丝缝隙,舱门缓缓打开,露出了母船内部的通道。
米凡率先走出平台,踏入母船的通道,通道里的灯光自动亮起,柔和的光线照亮了前方的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这是母船定期清洁的结果。
他沿着通道快步前行,目标明确——宇会厅密室,那是母船的核心区域,有最先进的计算机和分析设备,专门用于处理重要数据,无论是语言破译还是作战指挥,都需要在那里进行。
米凡的脚步很快,他想尽快开始语言破译工作,同时向侃侃王下达作战部队的行动命令,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
米凡刚走进宇会厅密室,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科技氛围:密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指挥台,指挥台上方悬浮着一块巨大的全息屏幕,屏幕上正显示着蓝顿星的三维立体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重要地点的坐标。
密室的四周摆放着一排排计算机,每台计算机前都有工作人员在忙碌,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各种数据,包括蓝顿星的气候数据、生物信号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