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美丽的目光重新落回全息面板,手指悬在“语音分类”按钮上方,这个功能能自动将蓝顿人的语音按照情绪、场景分类,方便后续分析。
她轻轻按下按钮,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两个分类框:“愤怒类”“疑问类”,刚才蓝顿人的回应被自动归入“愤怒类”,旁边还标注了“情绪强度:7/10”,这让她心里一紧——愤怒情绪占比过高,意味着对方的警惕还没降低,后续引导需要更谨慎。
舒美丽抬手调整了一下设备的灵敏度,确保能捕捉到蓝顿人更细微的声纹变化,比如语气中的犹豫、迟疑,这些细节往往能反映对方的心理变化,对破译语言也有很大帮助。
她看了一眼屏幕角落的进度条,心里默默计算着:按照目前的对话频率,每十分钟能收集大约两千个音节,要达到一百万音节的基础需求,至少需要八个小时,可蓝顿人会不会有耐心聊这么久?她不敢确定。
米凡的声音再次从脉卡中传出,这次他没有说复杂的内容,而是选择了简单的陈述句:“我们来自很远的地方,穿越了很多星星。”
声波接收器里很快传来蓝顿人的回应,这次的声音比之前稍缓,愤怒情绪似乎降低了一些,舒美丽立刻在面板上标记“情绪强度:5/10”,并将这段语音归入“疑问类”——对方可能在好奇他们来自哪里。
她快速操作设备,将这段语音与之前的“愤怒类”语音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语法结构有细微差异,比如“疑问类”语音的尾音会有轻微的上扬,这和地球语言中的疑问句式有相似之处,这个发现让她心里一阵窃喜。
舒美丽立刻将这个发现通过私人通讯器发给米凡,附言:“疑问句式可能有尾音上扬特征,可尝试用疑问句引导,收集更多样本。”
米凡收到通讯器的提示音,快速扫了一眼舒美丽发来的信息,嘴角微微上扬——这是破译工作的第一个突破,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语法特征,也能为后续分析节省大量时间。
他调整了一下语气,用略带疑问的语调说:“你们住在这里很久了吗?这里的星星很漂亮。”
这次,蓝顿人的回应明显长了很多,声音里除了疑问,还多了一丝怀念的情绪,舒美丽立刻将这段语音归入“陈述+怀念类”,并标注“音节数:38”“最长句子:12个音节”。
她看着面板上不断增加的语音样本,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只要能保持这样的对话节奏,再过六个小时,就能收集到足够的素材,启动初步翻译程序。
舒美丽抬手擦了擦额头的细汗,掩体里的温度有点高,设备运行时散发的热量让空气变得闷热,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每一个音节都可能是破译语言的关键。
3. 地球陈述:和平意图的初次传递
米凡再次启动脉卡的发音功能,这次他没有说简单句,而是选择了一段相对完整的陈述,语气依旧平和,甚至比之前更温柔,因为他知道,只有让蓝顿人感受到足够的善意,才能让对话持续下去。
“我们来自地球,一个距离这里1200万光年的星球,位于银河系边缘的太阳系,那里有蓝色的海洋、绿色的陆地,还有和你们一样热爱和平的人类。”米凡的声音通过脉卡传递出去,带着一丝对家乡的怀念,“我们不是侵略者,也不是掠夺者,我们只是宇宙中的旅行者,想要寻找其他智慧文明,和你们交朋友。”
他特意提到了“海洋”“陆地”这些具象的词汇,希望蓝顿人能通过这些简单的概念,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进而减少对他们的陌生感——毕竟,对未知的恐惧,往往是冲突的根源。
米凡停顿了一下,给蓝顿人留出回应的时间,同时侧耳听着声波接收器里的动静,他能感觉到,这次蓝顿人的回应速度慢了一些,语气也柔和了一点,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愤怒。
舒美丽的手指在面板上快速跳动,将米凡的这段话标记为“地球介绍类”,并重点标注了“海洋”“陆地”“和平”这几个关键词——后续破译时,这些词汇需要优先匹配,因为它们是传递和平意图的核心。
她注意到,蓝顿人回应时,提到了“卡拉尔”这个音节,而且重复了两次,结合之前的全息投影,舒美丽猜测“卡拉尔”可能是被摧毁城市的名字,她立刻将这个音节标记为“重点词汇:可能与地点相关”。
舒美丽抬头看了一眼米凡,发现他也在看着自己,于是用唇语说:“对方提到‘卡拉尔’,可能在说被毁的城市,注意回应时提及‘抱歉’,降低对方敌意。”
米凡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收到,然后再次按下脉卡的发声键,准备回应蓝顿人的疑问。
“我们这次来蓝顿星球,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偶然路过,想要和你们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米凡的声音里带着真诚,“在我们的宇宙里,很多智慧文明都已经成为朋友,我们分享能源技术、医疗技术,一起抵御陨石撞击、星系爆炸这样的危险,再也没有战争和灾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