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意选用了祖父果园里的明前龙井,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恰好与米凡昨晚演算的时空曲率曲线重合,她盯着那曲线看了整整五分钟,突然明白这就是米凡常说的“科学与诗意的同构”。米凡接过杯子时,指腹轻擦过她的腕骨,那里有一圈极淡的红痕——是上周调试空间显像屏时被能量波灼伤的,当时她为了保护一份重要的星图数据,用手臂挡住了泄露的辐射,事后只轻描淡写地说“数据比皮肤金贵”,却在深夜偷偷用修复凝胶敷了三次,每次都对着镜子念叨“快点好,别让他担心”。
“人快到齐了。”舒美丽的目光越过米凡肩头,落在陆续走进的人群上。院长大人拄着智能拐杖,杖头宝石随步伐亮起,每走三步就会投射出一段他年轻时发表的论文摘要,其中关于“宇宙文明存续法则”的论述,正是米凡此次航线规划的理论基础,论文末尾有行小字:“感谢米凡祖父的启发”,那是院长大人在一次酒后吐露的,说米凡祖父曾用“种庄稼不能一次播完所有种子”的比喻点醒过他。
都督夫妇带着双胞胎儿子,两个孩子正好奇地戳着墙上的食材创生裂变器显示屏,那里实时播放着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量子模拟过程,哥哥突然指着某个粒子运动轨迹喊:“这和米叔叔昨天讲的星系旋转一样!”——他说的是米凡前晚给孩子们做的“宇宙面包”实验,用面团演示星系旋臂的形成,当时弟弟把面团捏成了不规则的球体,米凡却说“这是椭圆星系,也很美”。
二
蓝德怀里抱着一个金属盒子,里面装着他女儿的胎发——按米凡嘱咐,这将是他们在外宇宙打印“家人”的关键样本,盒子表面刻着的 DNA双螺旋结构,其实是一组加密的回归坐标,只有米凡和蓝德知道,解开坐标的密钥是蓝德女儿的笑声频率,那笑声里藏着他们去年在火星基地发现的“类地行星宜居带”参数,当时蓝德女儿的笑声让烦躁的米凡突然理清了思路。
米凡刚要开口,餐厅入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原本只邀请了七家人的宴会厅,此刻涌进近千名身着统一银色制服的人——都是即将参与穿越多重宇宙的科研人员和船员。他们制服胸前都别着编号牌,从 001到 999,像一串流动的星河,编号的排列顺序暗含着他们各自负责的宇宙区域坐标,相邻编号的坐标差值正好是黄金分割比例,这是米凡亲自设计的,他说“连编号都该遵循宇宙的美学”。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道,王科机长走在最前面,飞行服袖口沾着机油,那是上午检修引擎时蹭到的,他的机械义眼在灯光下校准着焦距,镜片上闪过一串飞行参数:推力系数 1.27,曲率半径 3.8光年,这些数字是他用摩斯密码敲给米凡的——“引擎状态完美,等你发令”,这组密码是他们二十年前在军校共同破解的“星际救援信号”的变种,当时米凡用三天三夜算出了信号源位置,救了整艘训练舰。
“米博士,我们可不是来蹭饭的。”王科的声音带着引擎般的低沉共振,他身后的机械臂正抱着一个半人高的蛋糕,蛋糕上用可食用荧光材料绘制的星图,是他们团队熬夜计算出的最优航线,其中三个跳跃点被特别标成了心形,那是舒美丽悄悄建议的——“让冰冷的坐标有点温度”,她用食用色素调的粉色,恰好是米凡最喜欢的“猎户座β星”的色值,王科当时调侃说“科学家谈起恋爱来比谁都浪漫”。
“大家只是想跟你说声……保重。”他身后的人群响起细碎的附和声,有人举起手中智能手环,屏幕上跳动着各自家人的全息影像——那是他们昨晚熬夜上传的“留守备份”,每个影像的右下角都有一个极小的三角符号,代表着“永不删除”,而这个符号的设计灵感,来自米凡某次演讲中说的“三角形是宇宙中最稳定的结构”,当时他举的例子是“父母与孩子组成的家庭三角”,让在场很多人红了眼眶。
米凡深吸一口气,走到临时搭起的演讲台旁。台面由一块来自火星的赤铁矿打磨而成,他的手掌按上去时,石头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仿佛在提醒他此行的温度——据测算,穿越宇宙壁垒时,舱内温度会骤降至绝对零度以上 0.1度,那是足以冻结原子振动的寒冷。但此刻他的掌心却在发热,因为舒美丽悄悄从台下递来一枚小小的暖手宝,外壳印着他们第一次成功穿越小行星带时的航线图,图上用红笔圈出的那个陨石坑,形状像极了舒美丽的侧脸轮廓,当时米凡盯着看了半小时,差点错过既定航线。
“谢谢各位。”他的声音通过餐厅的声波放大器扩散开来,在穹顶的星空投影下形成一圈圈涟漪,那些涟漪的波长,恰好与他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频率一致,有位老研究员立刻听出:“这是米博士发现的‘创世余音’!”,当年正是这位老研究员,在米凡被质疑时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理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