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侃侃的手举得最快,袖口露出半截实验数据手环,屏幕上跳动的数值恰好是 π 的平方,3.,这是米凡理论中 “界量转换率” 的核心常数,小数点后的位数既有限又无限。他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环边缘的刻度,那是用激光雕刻的猫爪印,每个爪尖的角度都是 72 度,构成完美的五边形。
除此之外,只有三十只手犹豫地升起,其中五只在半空悬了悬,最终还是落回膝盖,像被风吹折的芦苇。它们落下的弧度各不相同,却奇妙地构成了 “界量分布曲线”,米凡的目光扫过这组 “活体数据” 时,瞳孔微微收缩了 0.3 秒 —— 那是他计算数据时的标志性反应,这个时长既属于瞬间又构成持续,恰如界量的时间特性。
“那好!我只给听得懂的讲。” 米凡的皮鞋在地面碾过粉笔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鞋底的纹路里嵌着的粉笔灰被压成白色的粉末,像在绘制微型的 “界量地图”,地图上的路径既连续又间断。但他突然顿住,目光扫过那些低垂的头颅,喉结动了动,唾液在口腔里既分泌又吞咽:“谁能告诉我,在数学上,最难的是什么?”
荷兰科学家伯曼尔达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的光在米凡脸上晃出片光斑,那光斑的形状随着他的动作不断变化,像在演示 “有限到无限的视觉转换”,光斑的边缘既清晰又模糊。“在数学里,最难的就是从有限上升到无穷!”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去年他在哥廷根大学的演讲中,曾因无法解释 “无穷小量的界量特性” 而被台下的学生追问得哑口无言。
“为什么?” 米凡突然提高音量,声波震得讲台上的水杯泛起涟漪,水面的波纹扩散又收缩,完美演示了 “界量波动”,波长既固定又变化。“高斯没有答案,阿基米德没有答案,欧拉没有答案,你们所膜拜的所有伟大的数学家都没有答案!为什么?”
他突然举起右臂,在半空画了个巨大的圆圈,袖口的褶皱里掉出片干枯的银杏叶 —— 是今早从实验楼前捡的,叶脉纹路恰好构成一个微型的猫鼠追逐图,叶柄处还留着齿状的咬痕,像是被某种小动物啃过,那咬痕的深度既浅又深,在 0.1 毫米到 0.3 毫米之间浮动。“因为他们的头脑中 —— 思维中没有界量的概念!”
说这话时,他脸上没有丝毫得意,反而蹙着眉,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指甲缝里嵌着的粉笔灰与皮肤形成鲜明对比,像在演示 “界量边界”,边界线既分明又模糊。这神情让爱丽丝想起蓝德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页,那孩子用铅笔写着:“界量就像奶奶的老花镜,能把直线看成曲线,却又能让模糊的字变清晰。” 报告的边角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眼镜,镜片里一边是直线,一边是曲线,两条线在镜框边缘既相交又分离,交点处被特意涂成了灰色,既不是黑也不是白。
二
米凡抓起水杯猛灌了一口,然后狠狠砸向地面。玻璃杯在水磨石上弹了两下,竟没摔碎,杯口的茶叶渣撒出来,像片微型的森林,龙井的叶片舒展又卷曲,恰如 “界量状态”,既展开又收拢。这些茶叶来自舒美丽的家乡,清明前采摘的嫩芽带着独特的兰花香,此刻与粉笔灰混合成一种既清苦又醇厚的气味。“在我的终极统一理论中,圆是一个无限量运动的直线,有限量运动曲线,界量运动的直且曲线!你们怎么理解这一点?”
“圆怎么可能是直线?” 意大利科学家德茂霍地站起,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欧式几何图形,每个圆都被标上了精确的曲率半径,页边空白处还写着 “荒谬” 两个字,但此刻他的笔尖却在颤抖,抖动的幅度既明显又微弱,振幅稳定在 0.1 毫米,恰如界量的空间特性。他的祖父曾是黎曼几何的研究者,临终前留下的手稿中,有一页被茶水浸湿,模糊的公式里恰好出现了 “界量” 的雏形符号。
米凡乜斜着看他,嘴角勾起的弧度带着点嘲讽,那弧度的角度恰好是 30 度 —— 这是他理论中 “界量临界角” 的数值,既尖锐又平缓。“问的好!如果你懂得界量,就不会问这么愚蠢的问题了。” 他突然抓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螺旋,螺旋的每一圈间距都遵循黄金分割,既规律又随机,每个拐点处都被他用指甲刻出微小的凹痕,那些凹痕在阳光下既存在又仿佛不存在。“这是一个有限量 —— 无限量 —— 界量问题。就像蓝德的神经反射,既滞后又同步,既存在又自在。”
他突然提高音量,声波让前排的投影仪都轻微震动,镜头投射的光斑在黑板上抖动,像在演示 “界量扰动”,振幅既大又小。“宇宙和谐运动秩序的奥秘就在这里!没有界量,一切物质就不可能处于自在运动状态。圆怎么可以是处于无限运动的直线?是的!当你把猫的追捕路线无限延长,鼠洞的曲线就会变成平直的逃亡线!就像你们看到的蓝德实验数据,当观测时间超过 72 小时,所有的波动都会呈现出线性特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