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游》(粤语诗)
文/树科
贤令山,打字岩
摩崖石刻千岩表……
读书台嚟吟《远览》
望文塔,睇钓矶
鸢飞鱼跃韩江笑……
天下穷处喺寻日
阳山连江江水碧
峡秀同冠,欢乐羊跳峡……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12.粤北韶城沙湖畔
《粤韵流淌中的山水精神》
——《韩江游》的诗学解码
文/阿蛋
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方言诗犹如独特的浪花,以其鲜明的地域色彩和鲜活的民间生命力,为诗歌创作注入别样的活力。树科的粤语诗《韩江游》,正是这样一首别具一格的作品。诗人以粤语为载体,将韩江流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熔铸于诗篇之中,在有限的篇幅里构建出丰富的审美空间,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意象的层叠与时空的交织
诗歌开篇 “贤令山,打字岩 / 摩崖石刻千岩表”,便以两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意象 “贤令山” 与 “打字岩” 切入。贤令山,作为阳山的文化地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贤令” 二字,让人联想到古代贤明的地方官吏,他们在这里留下的不仅是治理一方的政绩,更有文人雅士的风雅情怀。打字岩上的摩崖石刻,是历史的文字印记,是书法艺术与自然山石的完美融合。这些石刻历经岁月的洗礼,“千岩表” 三字,生动地描绘出石刻遍布山岩表面的壮观景象,仿佛让人看到了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题诗刻字的场景,时间的纵深感与空间的立体感在这短短两句中交织呈现。
“读书台嚟吟《远览》” 一句,将历史与当下巧妙勾连。读书台,是文人读书治学、吟诗作赋之地,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吟《远览》”,《远览》或许是某篇经典诗文,诗人在此吟颂,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文人进行精神对话。这种对历史文化的回溯,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望文塔、钓矶等意象的相继出现,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望文塔高耸入云,象征着对文化知识的仰望与追求;钓矶则充满闲适与隐逸的情调,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鸢飞鱼跃韩江笑”,“鸢飞鱼跃” 化用《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之句,描绘出韩江之上生机勃勃的景象。“韩江笑” 更是赋予韩江以人的情感,使整个画面充满灵动与趣味,仿佛韩江也在为这美好的景致而欢笑。
诗歌下阕 “天下穷处喺寻日 / 阳山连江江水碧”,“天下穷处” 语出唐代韩愈《送区册序》中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诗人巧妙引用这一典故,既点明了阳山的历史文化背景,又通过 “喺寻日”(在往日)的表述,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如今的阳山,“连江江水碧”,江水清澈碧绿,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过去的 “穷处” 形成鲜明反差,体现出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峡秀同冠,欢乐羊跳峡”,同冠峡与羊跳峡的秀丽风光跃然纸上。“欢乐” 二字,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观的欢快氛围,更传递出诗人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韩江流域山水的秀美与灵动。
二、粤语方言的诗性表达
《韩江游》以粤语创作,粤语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为诗歌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鲜活的生命力。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其发音声调丰富,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在诗歌中,粤语词汇的运用使诗歌充满地域风情。如 “嚟”(来)、“喺”(在)等粤语常用字,简洁而生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不仅拉近了诗歌与本地读者的距离,更让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语言标识,展现出粤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韵律角度来看,粤语的九声六调为诗歌的押韵和节奏变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虽然诗歌没有严格遵循传统诗词的格律,但在粤语的语音体系下,通过巧妙的词语搭配和句式安排,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例如,“贤令山,打字岩” 与 “读书台嚟吟《远览》”,“山”“岩”“览” 在粤语中读音相近,形成押韵效果,使诗歌在诵读时流畅自然,富有音乐性。这种基于方言的韵律创造,打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束缚,展现出自由灵动的艺术风格。
粤语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其丰富的俚语、俗语和惯用语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人在诗歌中巧妙运用粤语的语言特点,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更具感染力。如 “韩江笑”“欢乐羊跳峡” 等表述,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韩江流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种将方言融入诗歌创作的方式,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诗歌语言表现力的拓展与创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