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奇现场:雨刷下的死亡双人组
2015年5月22日,香港西贡区的天气阴沉沉的,细雨绵绵。在这样一个普通的下午,一位名叫汤玉玲的护士正在西澳村附近的小路上跑步锻炼。当她途经一辆停在路边的黄色Mini Cooper轿车时,起初并未在意,以为车内的人只是在休息。然而,当她一个半小时后折返时,发现那辆车仍然停在原地,雨刮器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不断摆动,这一异常景象引起了她的注意。
汤玉玲走近车窗,透过玻璃向内望去,眼前的景象让她大吃一惊:车内坐着两个女人,身体倾斜,嘴唇发紫,看起来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她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警方赶到现场后,迅速破窗救人,但遗憾的是,车内的两名女性已经死亡。
这两名不幸的死者是47岁的黄秀芬和她16岁的次女许俪玲。黄秀芬是马来西亚裔,曾在英国担任护士,婚后辞职成为家庭主妇。许俪玲是一名高中生,就读于启新书院,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麻醉及深切治疗学系副教授许金山的妻子和女儿。
警方初步调查发现,母女二人的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她们驾驶的Mini Cooper轿车并没有任何机械故障,也没有一氧化碳泄漏的迹象。那么,致命的一氧化碳究竟来自何处?这一问题成为了案件调查的核心,也为这起看似普通的意外死亡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二、迷雾重重:难以解释的毒气来源
2.1 案发现场的异常现象
警方对案发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发现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细节。首先,Mini Cooper轿车的车窗全部关闭,车内没有发现任何一氧化碳的来源。其次,警方在车辆后备箱内发现了一个已经泄了气的灰色瑜伽球,但当时并未检测到一氧化碳残留。此外,车辆雨刮器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运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
更令人困惑的是,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金山在案发当天有不在场证明。据许金山自述,他在案发当天中午就前往单位,而妻子和女儿是在下午两点左右才出门的。这种时间上的错位,使得警方一度难以将许金山与案件直接联系起来。
然而,一些细微的异常迹象引起了警方的怀疑。首先,许金山在医院急症室表现异常,他只抱着女儿的遗体痛哭,却对妻子的遗体不闻不问,甚至在作供时还不时批评妻子。其次,许金山声称购买一氧化碳是为了医学研究,放进瑜伽球是为了杀老鼠,但这一解释在警方看来过于牵强。
2.2 调查方向的转变
面对车内找不到毒气来源的困境,警方决定转换思路,从一氧化碳的来源入手展开调查。他们首先调查了一氧化碳的供应商,并很快发现了重要线索。
2015年4月8日,一瓶容量6.8立方米、纯度99.9%的一氧化碳被送至许金山的办公室。虽然这瓶一氧化碳的购买人是许金山的同事周昊翘,但向供应商查询报价的电子邮件却是许金山自己发出的。更重要的是,周昊翘向警方透露,案发前两天(即2015年5月20日),他曾看到许金山将一氧化碳注入两个瑜伽球内带走。
这一发现为案件调查带来了重大突破。警方开始怀疑,那只在车辆后备箱中发现的泄了气的瑜伽球,很可能就是释放一氧化碳的"杀人工具"。然而,由于当时未能在瑜伽球内检测到一氧化碳,这一推测仍缺乏直接证据支持。
三、抽丝剥茧:证据链的形成
3.1 关键证据的发现
尽管警方已经将调查重点转向了许金山,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案件的进展仍然缓慢。直到案发一年后,也就是2016年,警方才在许金山家中抽屉发现了瑜伽球气栓。这一发现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警方还通过对黄秀芬和许俪玲周围人的走访调查,排除了她们自杀的可能性。调查显示,黄秀芬曾与朋友约定去法国旅游,没有任何自杀迹象;而许俪玲的同学和老师也证实,她性格开朗,没有自伤或自杀倾向,甚至还曾劝说有自杀念头的同学不要轻生。
更重要的是,警方发现许金山在案发当天的行为存在诸多疑点。据调查,许金山曾多次叮嘱次女案发当天务必要留在家中完成功课,并且要求妻子确保女儿一定要留在家中。然而,最终许俪玲还是跟着母亲出了门,这与许金山的要求相悖。
3.2 调查的深入与突破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逐渐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他们发现,许金山在案发前曾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行动:
1. 2015年4月,许金山以科研为由订购了高纯度一氧化碳。
2. 2015年5月20日,许金山在实验室将一氧化碳注入两个瑜伽球中带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