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着我干什么?” 林志强先开了口,声音比平时沉了八度,他把算盘往供桌上 “啪” 一摔,珠子 “哗啦啦” 响,滚了两颗到地上,“爆仓的事你们都清楚,布泡了大半,资金链快断了,现在说说,怎么办?”
没人接话。曹天明盯着地上的算盘珠,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着;林小萱交叉着胳膊,眼神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吴佳怡身上,带着点挑衅;曹芊芊又戴上了降噪耳机,可手指却没碰计算器,显然没心思管账;赵秀兰攥着衣角,缺半截的食指在上面蹭来蹭去;刘胜利摸了摸口袋里的烟,想抽又不敢,只能把烟盒捏得变形。
“怎么都哑巴了?” 林志强又拍了下桌子,供桌上的烛台晃了晃,“曹天明,你是董事长,你说!”
曹天明抬起头,刚要开口,就被林小萱抢了先:“爸,还能怎么办?先把泡坏的布低价处理了,再找供应商赊点料,等把手里的小订单做完,回笼点资金再说。至于吴博士说的什么‘贯标’,我看还是算了吧,现在厂里哪有精力搞这些虚的?”
“虚的?” 吴佳怡终于开口,她从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放在供桌旁的小桌上,连了个便携投影仪 —— 祠堂里没装投影幕布,她就把 PPT 投在了对面的白墙上。光线亮起来的时候,林志强下意识地眯了眯眼,嘴里嘟囔着 “搞这些花里胡哨的”。
墙上先跳出三张对比图,红底白字,格外扎眼。吴佳怡拿起激光笔,“啪” 地照在第一张图上:“大家看,咱们的生产周期是 38 天,同行平均 21 天。什么概念?人家一个月能出两批货,咱们只能出一批,等咱们的货到客户手里,人家早就把新货发出去了。”
她又点了下第二张图:“半成品库存,咱们 4000 万,同行 1200 万。这 4000 万压在仓库里,不能变现,还得花人力看管,遇上台风暴雨,就是今天这下场 —— 泡了,等于扔了 4000 万。”
最后一张图跳出来的时候,祠堂里更静了。“返工率,咱们 11%,行业平均 3%。” 吴佳怡的声音软,但每个字都像钉子,“也就是说,咱们每做 100 件衣服,就有 11 件得拆了重做,浪费的布料、工时,都是真金白银。”
曹芊芊突然摘下了降噪耳机,她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我算了下,去年光是返工浪费的布料,就有 800 多万;库存占用的资金利息,一年差不多 300 万。这些钱加起来,比咱们去年的净利润还多。”
“原来数字真的会哭。” 她补了句,声音有点发颤,以前她只觉得数字是冰冷的,可现在看着这些数,像看见一堆堆布料在仓库里发霉、在车间里被拆毁,心里堵得慌。
“哭有什么用?” 林志强猛地站起来,拐杖往地上一顿,“我当裁缝那会儿,一把剪刀一根针就能干活,哪用得着什么生产周期、返工率?客户要什么款,我连夜裁出来,第二天就能交货!现在倒好,又是 PPT 又是数据,搞得比造飞机还复杂 —— 裁缝铺不是造飞机!”
他越说越激动,抓起桌上的算盘又要摔,曹天明赶紧拦住:“爸,您别激动,佳怡说的是实话,咱们现在的流程确实有问题。”
“有问题也不能瞎改!” 林志强甩开曹天明的手,“ISO9001?ERP?我听都没听过!以前没这些东西,咱们不也把工厂做大了?现在搞这些,不是折腾人吗?工人都习惯了老办法,你让他们按新标准来,他们能干吗?”
“工人能不能干,得看咱们怎么教。” 吴佳怡走到林志强身边,递给他一杯热茶,“林叔,我知道您信老办法,可现在时代变了。以前外贸订单多,客户不挑,咱们哪怕慢一点、返工多一点,也能赚钱。可现在次贷危机来了,订单少了,客户挑了,咱们要是还按老办法,只会越亏越多。”
她指着墙上的 PPT:“这些数据不是虚的,是我查了行业报告,也算了咱们厂里的账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流程病了,得动刀。不动刀,就是等死。”
“动刀?怎么动?” 林小萱站起来,走到墙前,指着 “ISO9001” 几个字,“这玩意儿是质量体系吧?我听说要写一堆文件,每个工序都要记录,咱们车间里的工人连字都认不全,怎么记录?还有 ERP,说是要把生产、库存、财务串起来,那刘胜利管仓库,以后还能不能自己说了算?”
刘胜利赶紧点头:“是啊吴博士,我管仓库这么多年,布放在哪,我闭着眼都能找到。要是搞 ERP,还得把布的信息输进电脑,我这老眼昏花的,哪会用电脑?”
赵秀兰也开了口:“吴博士,我也说句实话。车间里的工人都是跟我一起干了十几年的,平时做活靠的是手感,比如锁边,老周闭着眼都能锁得整整齐齐。你要是让他们按标准来,一步一步记流程,他们肯定不适应,到时候效率没提上去,反而更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