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承祧麟儿启新篇

作品:红楼双姝记|作者:吾名望舒|分类:其他|更新:2025-10-12 19:27:07|字数:4740字

既已议定,仪式便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三日后,吉时,王家祠堂。

祠堂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列祖列宗的牌位肃穆森然。

族长王老太公身着正式礼服,立于香案之前。

周氏与林望舒皆着素净礼服,立于一侧,神色庄重。

安平郡主作为见证,亦在旁观看。

赵猛亲自将王煜带了进来,孩子显然被仔细梳洗过,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青布棉袍,小脸洗干净后,眉目清秀,只是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显得格外瘦小。

他有些紧张,小手攥着衣角,黑亮的眼睛里带着不安与期待,但在看到林望舒温和鼓励的目光后,逐渐安定了一些。

族长王老太公先净手焚香,率领众人叩拜祖宗,禀明过继之事。

而后,他转向王煜,声音洪亮而肃穆:“王煜,今日召你入祠,乃因千户王铮为国捐躯,膝下无子,其母其妻,并族长、族老共议,决意立你为王铮之嗣子,承继宗祧,以后王铮为父,林望舒为母,你可能接受?”

王煜虽年幼,却也隐约明白这是改变命运的时刻。

他想起那个偶尔会给他带吃食、摸他头说他是“好苗子”的千户大人,又看向眼前这位给他披上温暖斗篷、眼神温和的“母亲”,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挺直小小的脊梁,用尚带稚气却清晰的声音答道:“王煜接受。”

“好。”族长点头,取过早已备好的嗣书,当众宣读。

嗣书明确了王煜过继后的身份与责任,从此他便是我王铮与林望舒的儿子,需孝养祖母、母亲,承继家业。

宣读完毕,王煜在族老的指引下,跪在蒲团上,对着王铮的灵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又转向周氏和林望舒,同样磕了三个头,改口称呼:“孙儿拜见祖母。”“孩儿拜见母亲。”

周氏看着眼前这个孩子,不由想起儿子,眼圈红了,她忍着泪意,上前亲手将王煜扶起,将一枚代表着王家子弟身份的羊脂玉佩系在他腰间,声音哽咽却慈爱:“好孩子,快起来,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林望舒也上前,将一把小弓、一套崭新的文房四宝和一本《三字经》放入他手中,温声道:

“煜儿,既入我家门,便要读书明理,习武强身。望你日后能如你父亲所期,成为栋梁之材。”

她刻意在“父亲”二字上稍作停顿,给予孩子明确的身份认同。

王煜捧着那沉甸甸的礼物,看着祖母和母亲眼中的殷切期望,重重点头:“煜儿记住了,定不负祖母、母亲期望。”

仪式后,众人移至旁边厢房。

早已备好的过继文书铺在案上,上面详细列明了过继双方、见证人、财产继承等相关条款。

族长王老太公率先在见证人处签下名字并按下指模。

安平郡主作为重要见证,亦提笔签名用印。

接着是周氏和林望舒,作为嗣子的祖母和母亲签字画押。

因王煜年幼不识字,由其新任“母亲”林望舒带着他在嗣子名下按了手印。

而王煜本生父母已被除族,且不在当地,按族规,只需族长和主要族老见证即可,无需他们到场。

文书一式三份,一份存于祠堂,一份由嗣子家保管,另一份则需报备官府存档。

看着墨迹未干的文书,林望舒心中稍定,这关键的一步,总算稳稳迈出,希望王煜能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能真的继续王铮的能力。

虽是守孝期间,不宜大肆操办,但立嗣毕竟是家族大事,简单的宴席还是必不可少的。

宴席设在家中花厅,只邀请了族长、安平郡主、几位核心族老以及赵猛等心腹护卫头领。

席面清淡却精致,以素斋为主,辅以几样寓意吉祥的点心,气氛不算热烈,却也庄重和睦。

周氏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她拉着王煜的手,将他一一介绍给在座的长辈。

王煜虽仍有些拘谨,但在林望舒轻声提点下,倒也行礼如仪,应对得体,让几位族老暗暗点头,觉得此子虽出身坎坷,但眼神清正,稍加培养,未必不能成才。

林望舒则忙于周旋应对,感谢族长和郡主的支持,与族老们寒暄,又特意嘱咐赵猛等人日后需多加看顾“小少爷”。

赵猛等人自是抱拳应下,看向王煜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对待少主的恭敬。

宴席至半,林望舒便悄声吩咐抚剑,将备好的官府文书并一份嗣书副本,由赵猛带着两名稳妥的护卫,即刻送往官府报备立案,确保此事在法理上再无漏洞。

待到宾客散去,已是日落时分。

周氏毕竟大病初愈,又劳心劳力一日,脸上已现疲态。林望舒亲自伺候她服下安神汤,扶她歇下。

“望舒,今日多亏了你。”

周氏握着儿媳的手,眼中满是依赖与感激,“有煜儿在,有你在,娘这心里,总算又踏实了些。”

“娘,您别这么说,这都是儿媳该做的。”林望舒替她掖好被角,柔声道,“您好好歇着,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双姝记》,方便以后阅读红楼双姝记第47章 承祧麟儿启新篇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双姝记第47章 承祧麟儿启新篇并对红楼双姝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