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城往余杭镇走时,太阳已经偏西,金红色的光洒在乡间小路上,把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逍遥扛着布包走在最前面,嘴里还在念叨刚才擂台的事,一会儿说林月如的鞭子耍得有多溜,一会儿又夸谢辉故意让招时够意思,连路边的野花都顾不上摘了。
谢辉跟在灵儿身边,明显感觉她脚步慢了不少 —— 刚才在苏州城时还好好的,这会儿却时不时扶着路边的树干喘气,脸颊也泛着不正常的红,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浸湿了。“灵儿,是不是不舒服?” 谢辉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指尖瞬间传来滚烫的温度,心里一紧,“你发烧了!”
灵儿被他一碰,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声音虚弱得像蚊子叫:“好像…… 有点冷,头也晕乎乎的。”
“别硬撑了,咱们走快点,回余杭镇的客栈就好了。” 谢辉赶紧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裹在灵儿身上 —— 他这外套是现代的薄棉材质,比古代的粗布衣裳暖和,“把扣子扣上,别再着凉。”
逍遥也跑了回来,一看灵儿脸色不对,也慌了:“咋突然发烧了?是不是刚才在苏州城吹了风?辉哥,要不咱们找个地方歇会儿?”
“不行,这荒郊野外的没地方歇,也没药。” 谢辉扶着灵儿往前走,脚步加快了些,“再坚持会儿,回了余杭镇找李大婶拿点草药,很快就能好。”
灵儿点点头,靠在谢辉胳膊上,尽量跟上他的脚步。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是觉得浑身没力气,眼前的路都有点晃,只能紧紧攥着谢辉的袖子,才能稍微稳住心神。
好在离余杭镇不算远,又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看见镇子口的木牌。李大婶正站在客栈门口张望,一看见他们回来,赶紧迎上来:“可算回来了!你们这去苏州城咋去了这么久?逍遥他爹……”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灵儿脸色惨白,被谢辉扶着走,赶紧凑过来,“灵儿姑娘这是咋了?脸咋这么白?”
“婶子,灵儿发烧了,烧得还挺厉害。” 谢辉扶着灵儿往客栈里走,“快找个空房间,让她躺下歇歇。”
“哎哎!” 李大婶赶紧引着他们往二楼的空房走,嘴里还念叨,“肯定是路上吹了风,水土不服!我这就去熬姜汤,再找两包退烧的草药!”
房间不大,只有一张土炕和一张木桌,李大婶很快抱来一床厚被子,帮灵儿盖好:“你们先等着,我去灶房熬姜汤,很快就来!”
谢辉坐在炕边,又摸了摸灵儿的额头,还是滚烫的,心里有点急 —— 普通姜汤和草药起效慢,灵儿这烧看着邪乎,万一耽误了可不行。他想起体内小宇宙里还有从《射雕》带回来的桃花岛丹药,其中有瓶 “清瘟丹”,专门治风寒发烧,比古代的草药管用多了。
“灵儿,我这里有瓶丹药,能退烧,你吃了试试?” 谢辉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巧的白瓷瓶 —— 他故意把瓶子换成了古代样式,免得被人看出破绽,倒出一颗圆溜溜的白色丹药,递到灵儿嘴边,“这是我之前在别的地方得的宝贝,吃了很快就能好。”
灵儿睁着朦胧的眼睛,看着那颗散发着淡淡药香的丹药,没犹豫就张开嘴 —— 她现在晕得厉害,只知道谢大哥不会害她。丹药入口即化,带着点清凉的苦味,咽下去后没多久,喉咙就不那么干了,头晕的症状也稍微缓解了点。
“怎么样?好点没?” 谢辉凑过去问,又帮她把被角掖好。
“嗯…… 头没那么晕了。” 灵儿轻轻点头,眼神也清明了些,“谢谢谢大哥,这丹药真管用。”
“管用就好。” 谢辉松了口气,刚想再说两句,就听见楼下传来逍遥的声音:“辉哥!我去买食材!灵儿姑娘发烧得吃点清淡的,我去买只鸡,再买点青菜和米,给她熬鸡汤!”
谢辉探头往楼下喊:“别买太多,够咱们吃就行!记得挑新鲜的,别被人坑了!”
“知道啦!” 逍遥的声音越来越远,显然是已经跑出了客栈。
李大婶端着姜汤上来时,看见灵儿精神好了点,也松了口气:“看来这姜汤不用喝了?谢小哥,你这丹药比我的草药管用多了,哪来的宝贝啊?”
“之前帮一个老大夫的忙,他送我的。” 谢辉随口编了个理由,接过姜汤放在桌上,“留着吧,万一晚上再有点烧,喝了能暖和点。”
李大婶点点头,坐在炕边帮灵儿掖了掖被子,又絮絮叨叨地叮嘱:“发烧就得多歇着,别胡思乱想,饿了就跟我说,我给你熬粥。逍遥这孩子也懂事,知道买鸡给你熬汤,你们这一路也不容易……”
灵儿听着李大婶的话,心里暖暖的,虽然还是有点难受,却没那么害怕了。她看着谢辉坐在旁边的木椅上,手里拿着本书(其实是他从体内小宇宙拿的现代小说,故意包了层古代书皮),时不时抬头看她一眼,眼神里满是担心,忍不住小声说:“谢大哥,你也歇会儿吧,不用一直看着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