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月·启明”系列医疗版设备的国家级临床评审会,在一间庄重肃穆的会议室举行。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端坐着国内神经科学、精神医学、医疗器械监管等领域的顶尖专家。
气氛凝重,空气仿佛都带着学术的严谨和重量。
江月月带着核心技术团队坐在一侧,她今天穿着保守的深色职业装,妆容清淡,力求展现专业与沉稳。
她深知这次评审的重要性。
“牧月·启明”能否顺利进入临床应用,关乎着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更关乎着无数PTSD患者的希望。
前期汇报和数据展示环节进行得还算顺利。
“牧月”团队准备充分,临床数据扎实,设备的设计理念和初步效果也得到了不少专家的初步认可。
江月月心中稍定。
然而,当会议进入自由提问和讨论环节时,风向悄然转变。
一直沉默端坐、位于主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老花镜的余老,缓缓放下了手中的资料。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余老在国内医学界的地位超然,他的意见,往往具有一锤定音的分量。
“江总,贵公司的数据和理念,听起来确实令人鼓舞。”余老开口,声音苍老却中气十足,带着长期居于上位者的威严。
他话锋随即一转,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投向江月月。
“但是,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老夫认为,必须厘清。”
江月月的心微微一沉,坐直了身体:“余老请讲。”
“第一,关于长期使用的潜在风险。”余老拿起一份“牧月”提供的技术白皮书,“贵公司的技术核心,是所谓的‘特定复合生物波频’对神经系统进行‘良性干预’。”
“恕老夫直言,‘良性’二字,定义模糊。人体神经系统精密而复杂,任何外源性干预,尤其是这种非热效应、非电离辐射的能量场长期作用,其远期效应,目前是否有足够长期的、大样本的跟踪数据支持?是否存在潜在的神经适应性改变,甚至……功能依赖性的风险?”
他的问题极其专业,直指生物能量类医疗器械最受诟病的长期安全性痛点。
“第二,关于数据采集与伦理。”余老的目光更加严厉,“根据说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持续收集使用者的部分生理数据,用于优化干预参数。这些数据,涉及使用者的核心生理信息和心理状态,极其敏感。”
“贵公司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绝对安全?存储在哪里?由谁监管?使用边界在哪里?是否存在被滥用或泄露的风险?相关的伦理审查是否完备?知情同意是否充分?”
他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割在“牧月”技术目前最难以自证、也最容易引发争议和恐慌的软肋上。
尤其是数据伦理问题,在当今社会极其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舆论海啸。
余老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医学进步,不能以牺牲患者长远安全和基本伦理为代价。这是底线。”
他最后这句话,更是将自己放在了道德和学术的制高点上。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其他专家虽然未必完全认同余老如此尖锐的质疑,但碍于他的威望,也纷纷露出了深思和疑虑的神色。
确实,余老提出的这些问题,并非无理取闹。
而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专家,在面对一项全新且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医疗技术时,都必须审慎考虑的。
只是由他这样地位的泰斗如此明确、如此严厉地提出,其分量和影响力就截然不同了。
江月月团队的技术人员试图从专业角度进行解释和反驳。
“余老,关于长期安全性,我们正在进行为期五年的追踪研究,目前中期数据显示……”
“数据安全方面,我们采用了军方级别的加密技术,并且……”
然而,他们的解释在余老那看似平和、实则咄咄逼人的追问下,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余老总能找到更刁钻的角度,或者用更宏观的“伦理”和“责任”来压制。
他不是胡搅蛮缠,而是用更高明的学术话语,构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壁垒。
评审会陷入了僵局。
原本有望顺利通过的评审,因为余老这突如其来的、占据道德高地的“严谨”质疑,被硬生生地按下了暂停键。
主持会议的官员不得不宣布,需要“牧月科技”就余老提出的问题,提供更详尽的补充材料和说明,评审结果“容后再议”。
这对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牧月科技”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项目推进受阻,前期投入的巨大资源和时间成本面临风险,更重要的是,一旦“存在重大伦理和安全疑虑”的风声传出去,对“牧月”品牌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会议结束,专家们陆续离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