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蒙恬:长城烽火中的科技狂想

作品:记忆的声音|作者:木远帆|分类:游戏|更新:2025-10-28 06:54:16|字数:4392字

在那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巍峨的长城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蜿蜒盘绕在崇山峻岭之间。

长城脚下,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和那滚滚的黄沙。

在这看似荒蛮的世界里,却住着一群充满奇思妙想的人。

其中,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将军——蒙恬。

他可不像其他只知道舞刀弄剑的将军,他满脑子都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科技想法,仿佛脑袋里装了一个神秘的科技小宇宙。

初露锋芒:科技小发明惹关注 蒙恬所在的军营里,生活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士兵们每天吃饭都用手抓,吃完后满手油腻腻的,难受极了。

蒙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小鸟用尖尖的嘴巴啄食地上的米粒,顿时灵机一动。

他找来一些竹子,削成了细细长长的小棍,然后发给士兵们用。

一开始,士兵们都觉得这玩意儿挺新鲜,但用着用着,就发现这小竹棍比用手抓方便多了。

大家都对蒙恬竖起了大拇指,纷纷称赞他是个“科技小天才”。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上级将领的耳朵里。

将领觉得蒙恬是个人才,就把他调到了长城前线,负责修筑长城。

蒙恬到了长城前线后,发现修筑长城的工作又苦又累,效率还特别低。

士兵们用最原始的工具,一筐一筐地搬运石头和泥土,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进度却慢得像蜗牛爬。

蒙恬又开始琢磨起来。

蒙恬在营地里来回踱步,眼睛突然盯上了一辆破旧的马车。

他围着马车转了好几圈,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马车改造成一种可以自动搬运重物的机器呢?

说干就干,蒙恬带着一群士兵开始了他们的改造工程。

他们拆下车轮、车架,又找来一些木头和绳索,叮叮当当忙活了好几天。

终于,一个奇怪的大家伙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个大家伙有四个巨大的轮子,轮子上缠着粗粗的绳索,绳索连接着一个巨大的铁筐。

只要转动轮子,铁筐就可以上下移动,轻松地把石头和泥土运到高处。

士兵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是怪物,有人说这是神仙的法宝。

蒙恬笑着给这个大家伙起了个名字——“机械怪兽”。

“机械怪兽”投入使用后,修筑长城的效率大大提高。

士兵们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地搬运重物了,一个个都对蒙恬佩服得五体投地。

消息传到了京城,秦始皇听说了蒙恬的发明,也感到十分新奇,便下令让蒙恬到京城展示他的“机械怪兽”。

京城风云:科技与传统的碰撞 蒙恬带着“机械怪兽”来到了京城。

在皇宫的广场上,他向秦始皇和满朝文武展示了“机械怪兽”的威力。

只见轮子转动,铁筐轻松地将一块块巨石运到了高处,现场一片惊叹声。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个发明感到满意。

一些守旧的大臣站了出来,指责蒙恬的发明是“奇技淫巧”,会破坏祖宗的规矩,扰乱社会的秩序。

其中,有一位老臣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指着蒙恬的鼻子说:“你这小子,不好好带兵打仗,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成何体统!我们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方法,难道还不如你这怪模怪样的机器?”

蒙恬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老大人,时代在变,我们不能一直守着老祖宗的方法不变。这‘机械怪兽’可以提高修筑长城的效率,让更多的士兵少受些苦,有什么不好呢?”

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秦始皇也陷入了沉思。

最终,秦始皇觉得蒙恬的发明确实有可取之处,便下令继续让蒙恬在长城前线推广他的发明。

蒙恬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长城。

长城上的烽火台是传递军情的重要工具。

但传统的烽火传递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传递简单的信号,而且遇到大风天气,烽火很容易被吹灭。

蒙恬又开始琢磨如何改进烽火通信。

他想到了利用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

他让人制作了许多巨大的铜镜,安装在烽火台上。

当有军情传来时,士兵们就用铜镜反射阳光,将信号传递到远方。

这样一来,传递的距离更远,信号也更加清晰。

为了增加信号的多样性,蒙恬还设计了一套不同的光线闪烁方式,代表不同的军情。

有一次,匈奴军队来袭。长城上的士兵迅速利用铜镜反射阳光,将信号传递到了各个烽火台。

附近的军队收到信号后,立刻做好了战斗准备。

匈奴军队还没靠近长城,就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了。

这一仗,秦军大获全胜,蒙恬的烽火通信系统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随着蒙恬的各种科技发明在军营里推广,军营里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一个士兵不小心触发了“机械怪兽”的机关,结果铁筐一下子升得老高,把这个士兵吓得哇哇大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记忆的声音》,方便以后阅读记忆的声音第54章 蒙恬:长城烽火中的科技狂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记忆的声音第54章 蒙恬:长城烽火中的科技狂想并对记忆的声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