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不让他们进来参观,则是考虑到隐私性问题。
她并不想房子内部的结构,每间房子的功能,都被村民们打探清楚了。
虽然修建房子的时候,干活的人都知道,但是能少一点是一点。
看着宽阔的院子,还有高高的院墙,杜若心里一阵满意。
为了方便晾晒粮食,她在院子里铺上了一层青砖,用黄泥做的粘合剂,没用石灰砂浆。
这样既能粘连在一起,若是后面想要改造成菜地也方便。
现代房子的甲醛,主要来自人造板材、家具、涂料和油漆等,石灰本身是不含甲醛的。
所以杜若准备等房子阴干一个月左右,便搬进去了。
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秋收。
秋收已经开始了!
秋收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哪怕是在有机器辅助的现代社会。
只要老天爷稍微阴了脸,下一场小雨,晒谷场上就是一片手忙脚乱。
更别说是古代的封建社会了。
这日早早的,杜若就带着明珠来集市上买农具。
“卖镰刀咯!卖镰刀!镰刀便宜卖了!”
“卖镰刀咯!三贯钱一把镰刀!”
“都便宜卖啦!”
“卖连枷啦!一把连枷二贯钱!”
“卖连枷!”
......
可能是临近秋收,集市上卖农具的摊贩也多了起来。
流民迁徙,其中就包括不少手艺人。
如今在东北定居,不少人又重拾起了老本行。
远远的,杜若就能听见他们的叫卖声。
走近后,发现卖农具的摊子前,都围了不少人。
大伙眼巴巴的围在摊子前,眼睛都不舍得从这些农具上挪开。
“老伯,这人不是卖镰刀吗?怎么摊子上就只有一把镰刀啊!”
杜若好不容易挤到人群里,见摊子上只放着一把镰刀,随机抓住一个路人问道。
“这是样刀哩,真要买,且要去他们的铺子里买呢。”
“是哩!如今镰刀价贵,他们怕被抢哩,摊子上的刀是给咱们看的。”
“妹子,你想买镰刀啊?”
“是啊!这不是要收麦子了吗?想买把镰刀!”
杜若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婶子。
“哎呀!妹子,今年的镰刀太贵啦,把所有的家当都拿去买镰刀了,今年可要怎么过冬哟!
听婶子的,别买了,咱们租着用几天就得了。”
妇人苦口婆心的劝杜若,旁边人也附和道:
“是啊!别买了!”
“这么贵,谁买得起啊?”
“就是!这些人趁火打劫呢,一把镰刀而已,往年我八百文都能买到,如今竟要三贯钱!”
“就是,这镰刀难道是金子打的不成?
别说我没钱,有钱也不敢买啊!
若是被贼惦记上了可咋整?”
“妹子,你听我的,别买了!咱们不会害你的!”
“是啊!费那个劲干啥,那可是三贯钱啊!”
一说起这个,大家纷纷劝说杜若。
“那我也不买了,租着用算了!还得感谢几位婶子提醒,不然我就当了这冤大头了!”
杜若一脸感激的谢过他们。
虽然她并不缺买镰刀的钱,但是入乡随俗嘛!
她没有非要充大款的意思,一味的充大蒜,别人还会觉得你是冤大头。
至少今年,她不会买镰刀了。
又站了一会,杜若观察到,真正会买的农具的人,寥寥无几。
大伙都被这昂贵的价格打退了,就算买也是几家人合着买一把镰刀,不会单独购买。
想来除了缺钱,也有分摊风险的意思。
后面又去卖连枷的摊子上看了看,连枷是麦子脱粒的工具。
由木柄和活动敲杆组成,人们手持连枷,拍打麦穗使籽粒脱落。
虽然效率低,但是轻省,方便携带和使用,就是有些费人。
当然,还有更豪华一些的,古代版的“脱粒机”——石磙
石磙的效率,要比连枷高很多,而且没那么费人。
但是它费畜生,需要借助畜力,才能拉动石磙。
若是平常年份,倒是还有些人家养驴和骡子干活。
但是如今嘛,这些畜生就算没被饿死了,也被杀了吃肉了,甚至不少畜生直接死在了灾害中。
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这玩意的,只有大户人家,也许还能幸存几只。
杜若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去哪找石磙去。
再说了,就算买到了石磙,她总不能自己拉石磙,给那么多的粮食脱粒吧?
所以杜若想了想,还是买了十把连枷回去。
她肯定要请人收小麦的,那么多地,总不能全部自己干。
相比起卖镰刀的摊子,卖连枷的摊子前就冷清了许多。
用婶子们的话来说:
“镰刀咱们没法子自己造,所以只能租或者买。
这脱粒的东西,哪里需要买?
我自己拿根木棍,也能把麦粒敲下来。”
杜若想想也觉得合理,若是她没钱,肯定也是找根木柴把粮食敲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