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李管教,您每天拿到监房里的报纸我都有认真看的,也看到过相关的很多报道。是,不得不承认,年轻人的创新自由,如果没有相应的枷锁进行匡正,是很容易走偏走歪的,就像我看报纸上说,现在很多的年轻干部,有的宗旨意识淡漠,精于自我设计,升官发财想得多,为民办事想得少;有的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的工作作风庸俗,热衷于同商人老板吃吃喝喝、称兄道弟;有的追求低级趣味,生活作风不检点;有的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说实话,我在集团里工作了近七年,也参加过不少的年轻干部的培训会议,很多的培训师也都是有央企的工作背景的,其实无论在哪个行业,年轻人都有这样一些通病,您之前说的您儿子和他的朋友如此,我这一路走来跟我同样岗位的同事身上是如此,年轻的国家干部身上也是如此。当然,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抓紧解决,都说‘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抓好年轻人的学习教育须立足于早。
我看报纸上,‘说刚参加工作的干部就像小树苗一样,需要精心浇灌、修枝剪叶,基础打扎实了才能茁壮成长。年轻干部从政的起步阶段,就要充分利用好入职教育、岗前培训、任前谈话等关键节点,常念‘紧箍咒’,警醒自己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从小事小节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宁致远看着李管教,认真的说道。
李管教微笑着说:“是啊,所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你们年轻人,不缺学历,更不缺激情,缺的是严格的生活锻炼和品德考验。就像我们管教每周都要找你们这些嫌疑人谈心,并且要做好记录一样,就是要及时掌握你们的思想动态,建立常态化问题查摆和整改机制,引导你们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你们能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敬畏’。
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因素激励着每一个人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和人生之路呢?我们很容易理解,二三十年前,人们希望成为设计师、宇航员、演员,因为这些职业很流行,也很有意思,不仅可以带来不错的收入,也能带来体面的社会地位,这些职业至今也是如此。
但当青年人都热衷于成为公务员时,在我看来就暴露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个工作很体面吗?不,似乎不完全是这样,我这里说的不是像部长这样的职务,而是说职务相对较低的公务员。那是因为工资很高吗?不,也工资不是很高。那是为什么呢?
至少我在司法机关里了解到的情况是,公务员首先是体制内的‘铁饭碗’,没有风险,只要能考上,一辈子就不愁了,没有压力,福利待遇也还不错;还有另一方面,我在你面前也不讳言,那就是还有一种快速致富的手段,那就是腐败,呵呵.....”
“李管教,您是说外面的人找管教疏通关系想了解嫌疑人在里面的情况或者是想送点东西进来让嫌疑人在里面过的不是那么辛苦吧,说实话,我在监房里看到过的也很多了,还有很多都是很年轻的管教,感觉有些年纪比我还小”,宁致远说道。
“是啊,看守所里很多年轻的管教,就是通过考公进来的,这些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活生生的例子,我们这些老管教无需付出过多劳动,便有很多疏通关系的钱进来,不用一分钱、一分钱地攒,才能把生活过好。当然,收几次别人给的贿赂,是可以平安无事,但按着一般规律,收受贿赂一事是不会自己主动停止的,只要没有被人抓到他的手,只要他还在体制内,收受贿赂的习惯可能就会伴随其一生,这就是我对此十分担心的真正原因。
不是所有人都会像你一样,接受应有的教训,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在接受了教训之后,都能像你这样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懂得一些东西。但如果一个国家,年轻人都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去选择自己的前程,那结果可想而知,在我看来,这才是苏联的解体背后本质的原因。
这个说的就有点远了,我要给你的嘱咐就是,你要摒弃这种虚无主义的陷阱,人生的意义绝对是可以有自己去赋予的,无论现在的年轻人多么理所应当的可以躺平,觉得这样最舒服,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他们终会为此付出代价。
那对你而言,我作为过来人,我也跟你相处了快一年了,有些事情,我看破不说破,但是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你人生中少一个爱你的人、少一个骗你的人,都不会成为今天的你了,最终的成败得失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对你当下的自己很满意,如果你很满意,那过去的每一段经历你都要感激,因为正是之前的每一段经历塑造了今天这个在你自己看来很满意的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