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动物之间的斗争不都是很赤裸,很血腥的嘛,一言不合就开打,打就要把对方打残甚至打死,这就是‘弱肉强食’这个说法的来源呀,这哪是错觉呀,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呀”,W总疑惑的说道。
“那你就错了,我之所以说是错觉,实际上是科学家经过最新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动物打斗都是逐步升级的,不是一开始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暴力血腥。它们一开始也都是很讲‘武德’的,不会真打,比如炫耀、吼叫、炸毛,尽可能吓唬吓唬对方就能分出胜负;
要是对方还是不识趣,也只是有限的‘无伤害型’的身体接触,真正要运用到牙齿和爪子,见红见肉的,是非常少见的,有点咱们人类世界里的‘幸存者偏差’一样的感觉;
动物行为学中称之为仪式化战斗,这是动物世界里最有观赏价值的场面;
事实上,人类社会也不乏“仪式化战斗”,那些企业家斗嘴的行动,都是商业性的试探运作,跟一般的泼妇骂街不同;
比如近期几家中国主流汽车企业签署的《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第一条要求‘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也是‘仪式化战斗’的标准过程;
只是,这一条不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而且效果有限,接下来价格战升级的可能性很大;
不像野生动物的竞争手段是逐渐升级,企业的竞争,常常没有固定的路数,我总结为认知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和规则的竞争,今天刚好跟你好好聊一聊”,D董事长说道。
“好的,我一定会铭记在心”,W总说道。
“在经济学中,竞争是个特别容易被误解的概念,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就要在竞争中打败对方。最后就变成了,你卖一块,我卖五毛,一定要把竞争对手都搞死,自己才能活下去;
但实际的经济关系中,打价格战都是暂时的,企业都想避免竞争,避免竞争的方法就是垄断。垄断也是一个常常被妖魔化的概念,好像只有央企或者互联网大厂才能做到垄断,其实不是,每一个企业的每一个产品都在某个细分市场追求垄断地位;
比如周黑集团的甜辣风味的卤制品,一直到现在,咱们也只能是模仿,无法超越。不是有很多的人买咱们集团甜辣味的产品时,都会以为咱们这个就是跟周黑集团一样的东西吗?
同样的,咱们能在卤制品行业里异军突起,靠的就是麻辣风味的卤制品作为咱们的拳头产品,去创造独特的口味需求,一样的道理;这不是直到现在,咱们这个麻辣风味的配方还在我的办公室保险柜里锁着吗?这就是咱们取胜的关键;
这就像在洗发膏的市场当中,海飞丝最早进中国,它圈了‘去屑’这个最大的需求,然后不断地通过广告树立‘去屑第一品牌’形象;后进入的飘柔,就刻意避开‘去屑’,讲‘发质护理’,再后来的产品,就分别划走了‘专业发型师’等等更细分化的需求;
等所有品牌都跑马圈地完成了,后面再进来的人,就只能去凭空创造一个完全没有宣传过的概念,比如说‘植物护发’‘防脱发’等概念,来看看有没有让市场重新洗牌的可能性;
每一个品牌都在避免直接竞争,而去追求细分市场的‘相对垄断’,否则,大家就只有拼命降成本的命了。能好好赚钱过日子,谁愿意打打杀杀地竞争啊?
竞争能力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是保持威慑力的必要手段,但光靠军队无法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靠垄断能力才能解决发展问题;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垄断就是把竞争对手都干掉,也就是常说的‘自然寡头垄断’,即某些产品和服务由单个企业大规模生产经营比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经营更有效率的现象,如自来水、电力供应,电信、邮政等;
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使提供单一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企业(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
或者认为垄断就是靠行政力量不让对手进来,也就是所谓的‘行政垄断’,在我们国家,行政垄断包括具体的两类情况,一个是‘政府垄断’,一个是‘政府授予垄断’;前者是政府直接行使垄断权力,比如酒类专卖、烟草专卖等;后者是政府将垄断经营权授予某一个企业,这个就不说了;
但事实上,最常见的垄断是‘认知垄断’。认知垄断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同一类品类,一个消费者能记住的品牌不超过5个;而且还不是那些广告做得最多的,而是最具差异化的品牌——最大、最贵、最便宜、最快、最搞笑、最大牌、体验最好……
相比成本竞争而言,消费者的认知是一个稳定的因素,只有消费者稳定的认知才能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认为,‘战略就是做选择、做权衡;战略就是有意识地让自己与众不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