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是好事呀,不能光想着累。学会了写字,以后就能读信、写信,还能看懂账本,走哪儿都不吃亏。”
她后悔,刚才说得太直接,把孩子对写字的兴致给弄没了。
正想好好劝劝……
却见小微眼眶湿漉漉的。
“小婶婶,我会好好练字的,绝不让你白花钱。你要教我的,我一定都学会。”
宋萩云鼻子一酸,一把把她搂进怀里,紧紧抱着:“你咋这么贴心啊……小婶婶没白疼你。”
她心里一软,暖意缓缓流淌。
她决定今天必须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和这懂事的小家伙。
于是,她就瞄上了路边热热闹闹的小摊。
“老板,来两块糖,要甜的那种。”
她掏出铜钱,笑容灿烂。
“好嘞,马上!”
老板笑着递过两块用油纸包好的糖。
走了没几步,她们又停下了。
“这发带挺好看,小微,你喜欢哪个颜色?”
她轻声问。
小微眼睛一亮,又犹豫起来。
“红色喜庆……可粉色像桃花……蓝色又像天……”
她眼神飘来飘去,最终抬起头,怯生生地说:“小婶婶,能不能……都来一根?”
宋萩云笑了。
“当然能,一根一文钱,便宜得很。咱今天高兴,都配上!”
“师傅,这糖人能换个样子吗?”
她看向捏糖人的老艺人,语气讨好。
“能画得细致点吗?”
“能啊,想画啥?”
老师傅手上熟练地搅动着糖浆。
“画个小女孩,就照她这样。”
宋萩云指了指小微,眼里满是宠溺。
“圆脸蛋,小辫子,笑眯眯的。”
没一会儿,手里就拿满了东西。
糖块、发带、还有那根小微的缩小版。
忽然一阵香味飘过来。
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往上爬。
宋萩云肚子“咕”地叫了一声。
她摸摸肚子,脸微微发红。
“哎呀,忙了一上午,早饭早就没了,光顾着陪你,把自己给忘了。”
“小微,咱们去吃馄饨吧。”
她牵起小姑娘的手,走向街角那家热气腾腾的馄饨摊。
馄饨摊人不多。
没多久,两碗热腾腾的馄饨就端上来了。
“小微,好吃吗?”
宋萩云吹了吹勺子里的馄饨,笑着问。
“好吃!”
小微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含糊不清地重复道,“特别香!”
“那咱们明天还来!”
宋萩云压低声音,悄悄凑近小微耳边。
“小婶婶还知道一家特别地道的面馆,藏在巷子深处,老板手艺好得很,那里的面可香了,汤头浓郁,肉片炖得软烂入味,光是闻着就让人流口水……”
话说到一半,她眼睛忽然一亮。
她自己也能做啊!
这念头一起。
心头就像燃起了一簇小火苗。
以前在乡下。
家里啥调料都没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好的想法也做不出滋味来。
可现在不同了。
她已经进了城。
正好该买点东西备着,让饭菜多点花样!
她一边牵着小微往前走,一边在心里盘算着。
她想起来。
很多香料本来也是药材。
这城里人讲究,药铺里啥都有。
这些东西,不光能提香去腥,还能入药调理身体。
她恨不得立马冲去药铺。
一样样挑回来,凑齐一整套。
回头在家自己配个秘方,说不定比买的还香!
吃完馄饨。
宋萩云牵着小微,朝街对面的药铺走去。
“大夫,我来抓点药。”
宋萩云声音清脆地说道。
柜台旁的小徒弟抬起头,伸手道:“药方呢?得先看方子才能抓药。”
“没药方。”
宋萩云笑着摇头。
“你记一下就行,三两八角,三两桂皮,都给我称准了。”
“师父,这……”
小徒弟些迟疑地转头望向里屋。
这人没方子就来抓药,还一抓就是三两,实在少见。
老医生拄着拐杖走出来。
他眯眼打量了宋萩云一番,缓缓开口。
“三两?八角性温,能驱寒止疼,但用多了容易上火;桂皮有止痛的用处,可同样不能多吃。姑娘,你拿这么多,是要做什么?”
宋萩云连忙点头,态度诚恳。
“我明白的,大夫您放心。这是我们家传的一个方子,调炖汤用的,分量我有数。我不会乱来,更不会惹麻烦。”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你们这儿有胡椒吗?也给我来一些。”
“有是有的。”
小徒弟小声应道,“不过胡椒贵得很,是从南洋那边运来的,一两要好几十文钱……”
宋萩云尴尬地笑了笑。
她记得以前听人说过,胡椒是从外国来的稀罕物,贵比黄金。
这么一想,她心里又咯噔一下。
八角和桂皮也不便宜啊。
三两可不是小数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