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补给车的主要任务,除了给营地输送必需的生活物资,还帮着军属大院的家属们捎带物资。
当然了,现在物资匮乏,就算捎带,也只是营地里没有的、女人家才会用到的东西。
比如蛤蜊油、万紫千红和香胰子……之类的。
因为运输队都是男人,一些女人的用品,大多都不好意思让他们捎。
这个困扰,团长媳妇曾经跟苏念吐槽过。
等到了五六月份,春风光顾这里的时候,女人们就可以跟着营地的运输车,到几百公里外的城市去采购物资。
一年可以去一到两次。
漫长的冬季里,则完全依赖营地的补给车。
好在这边随军的家属也就二三十个人。
好些媳妇儿来到这里住了没几天,就回了老家。宁愿在家独守空房,也不愿到这里来吃沙子。
苏念却在这里过得如鱼得水。
她有空间,物资丰富、生活方便,足不出户就能自给自足。
尤其这样冰天雪地的,只要没人来给她添堵,张建军想杀她的心再迫切,也追不到这里来。
对别人来说千苦万难的环境,对于她来说,却像天堂一样自在。
陆川很忙,就算苏念住在军营,经常十天半月也见不到他的人影。
偶尔才会回来一趟。
他不在家的日子,苏念要么去跟几位家属拉家常;要么就躲在空间睡大觉,兴之所至再查看一下她的金银财宝。
欣赏一下她的古董宝藏。
擦一擦数一数她的大黄鱼……
顺便享受一下空间出品的美食和水果。
日子简直不要太滋润!
别人初来乍到,都像脱了水的蔬菜一样迅速干瘪消瘦。只有她,不到一个月就胖了一圈。
养得面白如玉、唇红齿白。
林小娅一月初递给苏念的物资清单,在三月中旬,终于随着补给车的到来,姗姗来迟。
以往这种时候,打死林小娅她也不会去领物资。
因为发放物资的人,会拿着每人的物资清单挨个儿核对。
对林小娅来说,这是大型的社死现场。
她宁愿等别人都挑完了,有她的,她就留,没她的……
那也没办法。
这回苏念第一个把物资领到了手。
林小娅激动的满脸通红,与苏念一人背着一个背篓,回到苏念家中。
她像个乖巧的小学生,并拢双腿手扶膝头,坐在一边,等苏念将她的那份分出来。
苏念拿着清单,一样一样比对。
不够的物资,就先紧着林小娅。
苏念拿了两样,抬头看林小娅,“小娅姐,你把炉子给我添些炭。”
林小娅赶紧照办。
她转头的工夫,背篓里就多了几样用草纸包着的东西。
苏念捡起一包,“我多买了一包牛肉,小娅姐你要吗?”
林小娅知道牛肉有多难得,不止要票还得限购。
她脸憋得通红,在脑子里想着感谢苏念的措辞。
不等她想出来,苏念已经替她做了决定,“反正我也多买了,还有两三个月咱们也能去市里买东西。这份你拿去,就照原价给我就行了。”
林小娅红着脸,轻轻说了声,“谢谢。”
“这份排骨?也给你一份,你家王干事是动脑子的人,得好好补补。瞧你瘦的,要吃好点。”
“羊肉?还有两条鱼要不要?”
林小娅手足无措点点头。
“还有卫生纸,这些都给你吧,我从京市来时带过来的还有。”
哪怕同是女人,林小娅在苏念拿出那卷红色卫生纸的时候,脸还是成了大红布。
看她窘迫的样子,恨不得从地上找条缝钻进去。
好在苏念连看都没看她,只专注地盯着那张纸。
“这些是铁棍山药,你熬粥的时候削一根进去,养胃。就照原价给我就行了……”
最后,林小娅感激涕零,背着满满一背篓物资,开开心心回了家。
苏念一算,才赚了不到二十块钱。
太少了。
营地这边很难种植粮食作物,养殖牲畜更是连想都不用想。
所有物资,全靠购买。
通过营地的路上,每隔一百多公里,就有个物资中转站。其他中转站都是地方的运输车辆,不止向营地提供物资,也向沿途的公社和村落提供。
只有最近的一个中转站,专门对口营里的运输兵。
苏念时常在想,要是能把最后一个中转站的管理权拿过来就好了。
这样她不止能赚钱,还能给营地改善伙食。
陆川回来的那天晚上,苏念就把自己的想法,跟陆川提了一嘴,“我整天在这儿这么无聊,怎么才能找个事情做?”
陆川偏头看了她一眼,“要不,生个孩子?”
从结婚到现在,两人都有采取避孕措施。
一个是苏念年纪尚轻,再一个还有张建军的威胁在。
再说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也不利于小孩的成长。
苏念翻了个身,看着陆川问道:“这营地的供给,大多是营地从外省购买的吧?中转站那边,对接人是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