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强捏着几张工业券在指尖摩擦得轻响,眼里带点促狭,他就打算高调一点,让人知道他手里有票!
仓库里各种票券堆积如山,光靠收破烂换古董,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自己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所以还是得让一些有门路的人知道自己手里票多才行,多发展几个靠谱的下线,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前门大街的亿照百货刚卸开窗板,灰色民国时期砖混结构建筑的两层楼下,打扫卫生的售货员还在搓着冻红的手,他已经拉着三亮进了大门,成为了今天第一波贵客。
一楼买的都是烟酒糖茶食品衣服针头线脑,张学强扫了一眼没什么有兴趣的东西,立刻就踩着木质楼梯上了二楼。
一股子淡淡机油味道扑面而来,货架上摆着各种五金、收音机手电棒等小家电,窗口下单独放着几辆样品自行车。
“哥,车在那边!”三亮拉着张学强直奔自行车而去。
而张学强的目光却被一个在靠着墙角里蒙尘的,大家伙吸引了。
那是台老式缝纫机,黄铜外壳上刻着缠枝纹,边角磨得发亮,深紫色的面板看着不像三合板,倒像块厚实的木头,机身比这年头常见的蝴蝶牌大一圈,透着股老物件的沉劲儿。
张学强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这面板是紫檀木!黄铜花纹的工艺是手工“錾刻”,看风格是清末民初的路数。
像是上海“启新机器厂”1905年出的第一批国产缝纫机。
当年这牌子只造了不到两百台,后来厂子改组,存世的能有十台就不错了。
后世拍卖行里,品相好的能拍出大六位数,甚至更高。
这台虽然蒙尘,样子看着却齐整,去掉尘埃污渍,品相还有上升的空间。
这可是重生以来他见到的最值钱的玩意儿。
他不动声色移开目光,心里已经盘算起价格,这年代老物件不值钱,尤其是这种“不实用”的黄铜家伙,估计一百块以内能拿下。
必须拿下!就算不是那光绪年间的第一批,这老古董缝纫机放在二十年后也不便宜。
“哥,看啥呢?”三亮顺着他的眼神瞅过去,“那破机器锈成这样,摆这儿占地方吧?”
“没啥,”张学强拍了拍他,“先办正事。”
这时候一个年龄不大的男售货员迎了上来,不咸不淡的说道,“两位想买点啥?”
张学强径直走向自行车,“我买车!”
售货员一听,先是投来不敢置信的眼神,随即耐着性子介绍,语气却藏着不耐烦。
“买车啊,这永久十三型,半链盒的,十五张工业券,一百二。
这是凤凰十四,要 20张工业券,一百八十八块。
旁边那辆锰钢永久更高级,要一百张工业券呢,你要?”
张学强对锰钢永久瞥都没瞥——他眼里只有那辆霸气的凤凰。
这车因为轮胎直径是二十八英寸,又带着一根粗大横梁,所以老百姓给它取了个外号,叫二八大杠。
当年结婚“三转一响”里,骑上崭新的凤凰大二八,能让老岳家全家都觉得倍有面儿。
“就要这二八大凤凰。”张学强一拍车座道。
售货员鼻孔里“嘁”了一声,拿出三联单趴在柜台上作势,却迟迟不写,斜眼轻蔑地打量着他们。
“二十张工业券,一百八十八块,开票?”
附近几个售货员也凑过来看热闹,低声议论,眼神里全是“看笑话”的期待。
张学强没理会,直接开始掏口袋。一张、两张、三四张......十几张工业券和一沓大团结在柜台上码成小堆,他歪头问:“够了吗?”
售货员们瞬间傻了眼,脸上的戏谑僵成了怪异。
面前的售货员喉结滚了滚,结结巴巴道:“够、够了,可还差一张自行车票!”
这加重凤凰是紧俏货,每辆都得凭专门的票,他料定这俩半大孩子拿不出来。
买自行车还要票?张学强不由得一愣,转头瞪了三亮一眼,这小子咋没提前说?
三亮缩了缩脖子,他哪买过这金贵玩意儿。
多数自行车也不需要票,唯独这加重凤凰大二八是特殊产品,非常紧俏,所以每一辆车出厂后都要有一张车券。
这东西只有大单位才有,而且只发给‘有资格的人’,正因为此,凤凰大二八在某些年代成了身份象征,有点像需要身份验证才能买的劳斯莱斯。
周围的笑声顿时炸开,不少人以为这是谁家的调皮孩子偷家里工业券出来显摆呢,结果丢了脸。
售货员脸上重新挂上轻蔑:“要不看看永久?半链盒的,不要票,只要券。”
张学强没动,手却悄悄揣进了口袋。
意识钻进仓库那堆杂乱的票证里翻找,心里默念:必须有,千万别掉链子。
仓库里除了那些码放整齐的全国粮票和工业券,其它的都堆积如山像是垃圾堆一样。
张学强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像是发愣一样站在那里。
“哎,到底买不买?我可招呼别的客人了!”
售货员不耐烦地催促,其实店里客人还没服务员多,不过是想赶人。
就在这时,张学强的手抽了出来,一张小孩巴掌大小的淡蓝色纸片“啪”地拍在柜台上——上面印着“上海自行车三厂”的字样。
背景是凤凰剪影,红色艺术体“凤凰”字格外扎眼,还有编号、车型和印章,最下方的英文“菲尼克斯”意思是不死鸟,也可以翻译成凤凰,看着就透着洋气。
售货员的冷笑瞬间消失,脸上堆起献媚,“您稍等,我这就开票!”
“啪、啪”,张学强又拍出两张同样的票,摸了摸口袋,故意露出“还有”的意思。
售货员彻底傻了,这是什么人物,凤凰自行车票都能打扑克了。
他脸颊通红,急忙摆手,“够了够了,一张就够!”
张学强一翻白眼,慢条斯理道,“谁说我要买一辆了?”
他收起多余的票,只留两张,“买两辆。”
说话的功夫,张学强的目光又溜向角落的缝纫机,心里盘算着,等会儿搞定自行车,就找个由头跟售货员搭话,这大漏今天非捡不可。
喜欢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