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发现踪迹

作品:我,贾府孽障,但贾府也不当人|作者:爱吃毛豆炒青椒|分类:历史|更新:2025-07-16 06:15:10|字数:4318字

改革派主流有两种,一种是温和派,还有一种是激进派。

温和派讲究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手段温和,制定政策也比较不易引起激烈反弹。

激进派讲究的是一个轰轰烈烈,手段激进,政策更是直指利害关系,最容易产生动荡不安。

如果要将贾琮的土地改革划分,那么贾琮无疑就是一个激进派。

大虞是封建王朝,土地就是最核心的利益。

而贾琮的土地改革直指这个核心利益,简直就是要用血淋淋的刀子,直插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心脏。

既得利益者,谁会大公无私,将自己的利益拱手让出?

这样一来,自然就得来一次血淋淋的争斗。

不杀一个血流成河,不把刀子架到脖子上,是不可能的!

改革就没有不流血的。

到时候,朝堂之上也是一样,刀光剑影,动荡不安。

但说到底,还是得看龙椅上的那位至尊,到底是怎么想的。

要想改革成功,就需要龙椅上的那位皇帝,拥有一般皇帝所没有的魄力,必须得雄才大略,意志坚定。

只要稍有退缩,那么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改革。

从目前来看,如今的皇帝庆云北,似乎是有这个魄力和意志的。

而且,皇帝庆云北推进的速度也很快。

如今太上皇的势力被打压,京城从里到外,也都换上了皇帝庆云北自己的人。

要是没出上次皇家园林袭击事件,恐怕皇帝庆云北已经开始要推动改革了。

这次皇家园林袭击事件,还是阻拦了一下改革的步伐。

贾琮也不知道,皇帝庆云北有没有因此动摇改革的初心。

在想这些事情的时候,贾琮已经吩咐好赵平要做的事情。

当赵平听完贾琮要他干的事情后,也是震惊不已,仿佛看怪物一样看着贾琮。

不怪赵平如此看贾琮,只怪这世道向来吃人。

后世的资本家剥削,好歹也留一口吃的。

而大虞朝,那些世家、官员、地主,不仅要吃干抹净,还要弄得你家破人亡。

贾琮本身也是世家大族的一员,可是,他竟然要把自己的田地分出去,不仅要给那些佃农,还要恢复他们自耕农的身份。

这个举动,对于那些快要活不下去的佃农来说,简直就是再造之恩。

连庙里的菩萨,恐怕都没有贾琮这般善心。

赵平是难民出身,自然知道百姓的苦,感同身受之下,赵平居然对贾琮跪了下去:

“我赵平是苦难出身,被逼得走投无路这才逃进深山里。忠勇伯这番善举,对那些佃农来说,简直就是再生父母!我替那些佃农,谢过忠勇伯大恩!”

说完,赵平“砰”的一声,朝着地上磕了一个响头。

贾琮见赵平如此耿直,连忙扶起了他。

经过这件事后,贾琮对赵平再次高看一眼。

虽然赵平大字不识,但是初心牢记,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心中也保有那份朴素的大义。

没想到,山沟沟里面的一个汉子,居然有这般精神,确实让贾琮有些意外。

对赵平更加看重,贾琮直接替赵平租了一个房子,然后又替赵平的两个娃娃,找了一个私塾学堂。

赵平对贾琮的举动,更加感恩戴德,一门心思要在庄子里替贾琮把事情办好。

田庄的土地改革,需要时间才能见成效。

贾琮就没把太多注意力放在这里了。之后,贾琮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回了皇家园林袭击案上。

只不过,这个案子确实是没有线索。

哪怕贾琮将监察卫全部撒了出去,都还未有确切消息传来。

这几日,贾琮就坐镇在监察卫衙门,盯着地图都看了好几天。

京城包括四周县城,其实范围并不算特别大。

那伙逆党到底是怎么做到无影无踪的?

看着自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地图,贾琮的眉头都拧到了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琮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毕竟,贾琮在皇帝庆云北面前,可是信誓旦旦地保证过的。

有些心烦意乱的贾琮,目光落在地图上一条蜿蜒的线路上。

这条线路就是渭河,京南大运河的一条重要支流。

京城所在虽地处大虞版图的心脏位置,但属于北方。

北方不如南方丰饶,再加上京城人口已近百万之巨,正是如此,北方本地是供给不了京城所需全部粮食的。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也为了加强对富庶江南的联系,早在前朝,便修建了一条运河,名字就叫做京南大运河。

正是这条运河,解决了京城缺粮的难题,通过它,江南的粮食得以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

这条运河上,水运极其发达,每日商船往来不绝,靠着这条运河吃饭的人,足足有百万之多。

就在贾琮盯着这条运河出神的时候,贾达匆匆从门外走了进来。

一进来,贾达就对贾琮说道:

“三哥,第三小队传回来一个消息。”

贾琮听到话语后,猛地转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贾府孽障,但贾府也不当人》,方便以后阅读我,贾府孽障,但贾府也不当人第358章 发现踪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贾府孽障,但贾府也不当人第358章 发现踪迹并对我,贾府孽障,但贾府也不当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