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保护文化遗产

作品:我的余额每天自动加零|作者:倾卿慕颜|分类:现言|更新:2025-07-17 01:54:28|字数:8310字

第二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林觅和袁媛便已驱车踏上了前往清河小镇的旅途。

城市的喧嚣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开阔的田野和连绵的丘陵。

车载音响里放着舒缓的轻音乐,但两人的心情却不似音乐般平静。

“林总,我查了些资料,清河云纹织锦确实很特别,它不同于蜀锦的富丽堂皇,也不同于苏绣的精巧雅致,更强调的是色彩的丰富性和图案的立体感...”

袁媛一边翻看着平板电脑上的资料,一边向林觅介绍。

“这种技法极度复杂,对经纬线的精确控制要求非常高,所以产量极低,这也是它为什么如此稀有,却又难以普及的原因。”

林觅点了点头,脑海中浮现出昨天‘系统热搜’里那模糊却美丽的织锦图案,能够想象那种古老而复杂的编织过程,以及那些巧夺天工的云纹。

车子行驶了近三个小时,终于驶离了宽阔的省道,转入了一条蜿蜒的县级公路。

路旁的景色开始变得更加原始,偶尔能看到几户炊烟袅袅的农家,以及被晨雾笼罩的梯田。

“前方即将到达目的地清河镇。”导航传来了提示音。

随着车子缓缓驶入,窗外的乡村景色尽收眼底。

在这里,仿佛时间在清河小镇按下了暂停键。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光鲜亮丽的现代化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青砖黛瓦的低矮老屋,屋顶上甚至还能看到斑驳的青苔。

狭窄的巷道蜿蜒曲折,两旁是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芬芳和植物的清香,偶尔夹杂着几声鸡鸣犬吠,一切都显得那么清幽而安宁。

小镇里的乡民生活节奏很慢,几位老人坐在家门口的木凳上,慢悠悠地摇着蒲扇,眼神平和。

这里没有被商业开发的喧嚣侵扰,依然保留着八十年代的原汁原味,古朴而宁静,仿佛一幅被时光遗忘的水墨画。

但林觅的目光很快被一些不和谐的景象所吸引。

在一些老旧作坊的墙壁上,赫然张贴着几张醒目的拆迁告示,有的老屋门前,甚至已经堆放了一些被拆卸下来的木料和瓦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即将被打破的紧张气氛。

开放商显然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只是目前还没有完全说服镇上的所有居民。

可这些淳朴的手艺人哪里是奸商的对手,到时候来个商管相护,那十天后就会迎来毁灭性的破坏。

”...”

林觅顿时心头一紧。

她把车停在小镇的入口处,和袁媛步行前行。

随着她们的深入,小镇的特色也愈发明显。

许多人家的门前都摆放着一些简单的木质织机,虽然有些陈旧,但依稀能看出它们曾经的辉煌。

“看来这镇上的居民大多都靠着这门手艺赖以生计。”袁媛不由感叹道。

林觅应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最终,两人在小镇尽头的一处被红线圈起来的老作坊前停下。

这里是整个小镇最大的织锦作坊,也是林觅‘系统热搜’中提到的,即将被拆毁的核心区域。

作坊的木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吱呀吱呀”的古老织机声,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却又显得有些微弱。

林觅推开门,一股带着植物染料和桑蚕丝特有的芬芳扑面而来。

作坊内光线有些昏暗,几台高大的木质织机静静地矗立着,每一台都比普通的织机复杂得多,交错的经纬线如同迷宫。

一个满头银发、带着老花镜的老奶奶正坐在其中一台织机前,花白的指尖灵活地穿梭于经纬之间,眼神专注而吃力。

她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但领口和袖口处隐约能看出精致云纹的旧布衫。

在她身旁,还有一两个年龄稍轻但同样面带倦容的中年妇女,估计是她的徒弟。

这就是清河云纹织锦的传承人,她们正在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这项即将逝去的技艺。

林觅的目光落到老奶奶手中正在编织的织锦上。

那匹织锦在昏暗中依然散发出华丽的光泽,层叠的云纹栩栩如生,色彩虽然古朴,但却无比协调,仿佛真的有云彩在上面流动,美得令人心悸。

然而,织锦的长度却非常有限,每一寸都凝聚着织工们巨大的心血和时间。

“您好,请问是王婆婆吗?”林觅轻声问道,生怕打扰到她们的专注。

老奶奶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带着一丝疑惑和警惕。

当她看到林觅和袁媛两个陌生面孔时,眼底的警惕又加深了几分。

“你们是?”老奶奶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

袁媛上前一步,微笑着解释道:“王婆婆您好,我们是觅星投资的,我叫袁媛,这位是我们林总,我们是专程来了解清河云纹织锦的。”

听到“投资”二字,老奶奶和她的徒弟们面色一变,神情很是复杂。

她们大概也见过太多来‘考察’的人,最终却都无疾而终了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余额每天自动加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余额每天自动加零第102章 保护文化遗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余额每天自动加零第102章 保护文化遗产并对我的余额每天自动加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