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海州的风暴

作品: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作者:春风笑我|分类:都市|更新:2025-07-05 12:50:50|字数:12974字

江彻放下粉笔,看着满屋子茫然的眼神。

“我要你们,把这些东西,给我造出来。”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几秒钟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技术员,忍不住开口了。

“江总,您画的这个……恕我直言,根本不现实。”

“就说这个旋耕机,要做到手扶,就得轻。可要带动后面的犁刀,发动机就得有劲。又轻又有劲的发动机,我们……我们没见过,也造不出来啊。”

另一个人也跟着附和:“是啊,我们厂的发动机技术,还停留在给水泵和脱粒机用的那种,一个就上百斤,怎么可能装到手扶的机器上?”

“还有这个风力收割机,想法是好,可风力怎么控制?万一风太大,把谷子都吹跑了怎么办?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质疑声,此起彼伏。

他们不是在顶撞,而是基于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得出的最真实的判断。

在他们看来,江彻提出的东西,已经超出了“机械”的范畴,更像是科幻小说里的玩意儿。

徐建国也是一脸的为难。

他知道江彻有本事,可隔行如隔山,造机器,不是卖衣服,光有想法是不行的。

江彻看着他们,没有生气,反而笑了。

“我知道,这很难。”

他走到众人面前,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所以我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新产品研发小组’。”

“我个人,先期投入二十万,作为研发经费。”

“另外,我已经联系了省城几家大学的机械工程教授,还有两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专家,下周,他们就会过来,指导我们。”

二十万!

还请大学教授和德国专家!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手笔,太大了!

大到让他们觉得不真实。

要知道,整个机械厂一年的利润,都不到五万块。

江总竟然愿意拿出二十万,来搞这个虚无缥缈的研发?

那些原本还想说点什么的老师傅,把话都咽了回去。

他们可以质疑技术,但无法质疑这笔钱的份量。

江彻的目光,扫过全场。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做什么的,从今天起,进了研发小组,就只有一个任务,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工资,翻三倍。项目成功了,所有人,都有重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虽然心里还是没底,但在金钱和江彻那不容置疑的态度面前,以徐建国为首的技术团队,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的一个月,平江机械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独立的研发车间,被迅速改造了出来。

崭新的绘图桌,精密的测量仪器,甚至还有几台他们从未见过的进口小车床,被陆续运了进来。

省城来的教授和那两位戴着金丝眼镜的“海归”专家,也如期而至。

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资料。

“结构力学”、“流体动力学”、“人体工程学”……

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名词,冲击着老技术员们固有的知识体系。

一开始,双方的合作,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老师傅们相信经验和手感,而专家们,只相信数据和公式。

“徐工,这个传动轴的直径,必须是3.75厘米,数据模型显示,这个尺寸的扭矩效率最高。”一个年轻的专家,指着图纸,一脸严肃。

徐建国把图纸拿到眼前,眯着老花眼看了半天,摇了摇头。

“小李,你这不行。这轴太细了,不结实。我们以前做的,最少也得5厘米粗。不然下地一使劲,就得断。”

“这是经验!”

李专家差点气笑了:“徐工,现在是1982年了!我们不能总靠经验!要相信科学!我们有新的合金材料,强度比你那个粗铁棍高得多!”

类似的争吵,每天都在研发车间上演。

研发过程,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最大的难题,还是发动机。

他们尝试了十几种方案,做出来的发动机,要么就是太重,要么就是功率太小,要么就是震动大得能把人的骨头给抖散架。

两个月过去,二十万的研发经费,流水一样花了出去,但造出来的,却是一堆废铜烂铁。

研发小组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

一些老技术员,开始动摇了。

“我就说不行吧?这根本就不是我们能干的活。”

“德国专家又怎么样?我看也不过如此嘛。”

“再这么搞下去,别说新产品了,我看厂子都得被拖垮。”

这天下午,徐建国拿着一份失败了无数次的发动机测试报告,找到了江彻。

他的脸上,满是挫败和疲惫。

“江总,我们……我们尽力了。”

“这个东西,可能真的……造不出来。要不,还是算了吧?别再往里投钱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方便以后阅读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第93章 海州的风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第93章 海州的风暴并对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