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太阳渐渐毒了起来。两人找了个树荫下的长椅坐下,吃着剩下的驴打滚和茶叶蛋。王红梅靠在邢成义肩上,小声说:“要是天天都能这样就好了,不用上班,就到处逛逛,画画。”
“会的,”邢成义握紧她的手,“等我们攒够了钱,换个带窗户的单间,我再努努力涨工资,到时候我们每个月都能出来玩一次,把故宫、颐和园、长城都逛遍。”
王红梅点点头,从包里拿出纸巾,帮邢成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你别太累了,身体要紧。”两人坐在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听着远处传来的鸟鸣,虽然简单,却无比惬意。
下午三点多,两人依依不舍地离开天坛。在地铁口,邢成义看见卖冰粉的小摊,赶紧买了两碗,递给王红梅一碗:“快吃,冰凉爽口,解解暑。”王红梅接过冰粉,用小勺舀了一口,冰凉的甜水滑过喉咙,瞬间驱散了暑气。
回到地下室时,已经快五点了。虽然地下室闷热,但比外面还是凉快些。王红梅把速写本摊在桌上,一张张翻看今天画的画,邢成义则在旁边帮她倒了杯凉白开。“你看这张祈年殿,我画了好久,还是没画出它的气势。”王红梅指着一张画,有些沮丧地说。
“已经很好看了,”邢成义凑过去看,“比我画的强多了。等下次我们再来,你再画一次,肯定能画得更好。”王红梅点点头,把画小心地收进画册里,又拿出平光镜,用纸巾擦了擦镜片,放回帆布包。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依旧忙碌却充实。邢成义在后厨越来越熟练,莫师傅已经开始让他独立负责鲍鱼档,有时候还让他跟着学做几道招牌菜。王红梅也渐渐适应了收银的工作,算账又快又准,张姐经常夸她“是块当收银员的好料子”。
七月底的一个周末,两人轮休,邢成义提议去颐和园。王红梅早就想去看昆明湖,一口就答应了。那天早上,两人起得更早,六点就出了门。颐和园的清晨格外安静,湖边的柳树随风飘荡,偶尔有几只野鸭游过,留下一圈圈涟漪。
王红梅拉着邢成义的手,沿着湖边慢慢走。她拿出速写本,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开始画昆明湖的景色。邢成义坐在她旁边,看着她认真画画的样子,心里满是幸福。他拿出手机,给她拍了几张照片,又拍了拍湖边的景色,想着晚上回去给她洗出来,放进画册里。
画完画,两人去了长廊。长廊里的彩绘真好看,有山水、有花鸟、有人物,王红梅一边走一边看,时不时停下来,指着彩绘给邢成义讲解:“你看这个,画的是《西游记》里的故事,那个是《红楼梦》里的。”邢成义虽然不太懂,但看着她兴奋的样子,也跟着开心。
中午,两人在颐和园附近的小饭馆吃了饭。饭馆里的菜很有北京特色,有北京烤鸭、炸酱面、炒肝,王红梅吃得很开心,尤其是烤鸭,她第一次吃,觉得特别香。邢成义看着她吃得满嘴油的样子,忍不住笑,帮她擦了擦嘴角:“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下午,两人去了苏州街。苏州街里有很多小店,卖着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王红梅在一家卖扇子的小店停下了脚步,看着里面的折扇爱不释手。邢成义看她喜欢,就说:“喜欢哪个就买下来,我送给你。”
“不用了,太贵了。”王红梅摇了摇头,拉着邢成义走出了店。邢成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暗暗记下了这家店,想着等发了工资,就来给她买一把。
傍晚时分,两人准备回家。在地铁口,邢成义看见卖糖葫芦的大爷,赶紧买了一串,递给王红梅:“给你,你爱吃的糖葫芦。”王红梅接过糖葫芦,开心地吃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八月初,BJ下了一场暴雨。那天晚上,邢成义下班回来,看见地下室门口积了很多水,心里一下子慌了——他担心王红梅在家害怕。他赶紧脱了鞋,光着脚蹚着水往地下室跑。推开门,看见王红梅正坐在床边,手里拿着手电筒,看见他回来,眼睛一下子亮了:“你可回来了,我担心死了。”
邢成义赶紧走过去,抱住她:“别怕,我回来了。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王红梅摇了摇头:“没有,就是停电了,有点黑。”邢成义摸了摸她的头,从包里拿出蜡烛,点燃放在桌上。烛光摇曳,照亮了小小的地下室,也照亮了两人的脸庞。
“幸好我早上把绿豆汤熬好了,还温着呢,”王红梅起身,从保温桶里倒出绿豆汤,递给邢成义,“快喝点,暖暖身子。”邢成义接过绿豆汤,喝了一口,暖暖的,甜甜的,心里也暖暖的。两人坐在烛光下,喝着绿豆汤,聊着天,虽然停电了,但却觉得无比温馨。
暴雨下了一整晚,第二天早上才停。地下室里有些潮湿,邢成义趁着休息,把两人的衣服都拿出去晒,又把被子搬到公共阳台通风。王红梅则在旁边帮他收拾屋子,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又把速写本和画册放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