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雪停了,天却更冷了些。屋檐上挂着长长的冰棱,像谁串了串透明的水晶,太阳一照,晃得人眼睛发花。邢成义和向佳乐并肩往金沙苑食府走,脚下踩着半化的雪水,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鞋帮很快就溅上了泥点。
“听说你昨儿回来了?”向佳乐裹紧了围巾,只露出双眼睛,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很快散在风里,“小李那家伙兴奋得半夜给我发消息,说你带了山东特产。”
邢成义笑了笑:“就些家里做的酱菜和点心,不值当什么。”
“那可不一样,你家那酱菜,配馒头绝了。”向佳乐咂咂嘴,“去年你带的那罐,我跟小李抢着吃,最后连汤都拌面条了。”
两人说说笑笑进了食府后门,刚推开厨房的门,一股混杂着葱姜蒜和热油的香气就扑面而来。灶台边已经有人在忙了,铁锅“滋啦”作响,抽油烟机嗡嗡地转着,空气里飘着刚蒸好的馒头香。
厨师长莫厨正站在案子前,手里拿着把菜刀,“咚咚咚”地切着土豆。他那原本就没几根头发的脑袋,如今几乎成了锃亮的光头,只有鬓角还留着圈灰白的发茬,被厨房的热气蒸得冒着细汗。听见动静,他抬起头,脸上立刻堆起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了几道褶子。
“哟,小邢回来了啊。”莫厨把刀往案子上一放,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家里人都挺好的吧?”
“谢谢莫厨,都挺好的。”邢成义往旁边让了让,避开端着汤锅走过的学徒,“我从家里带了点特产,回头给您送过去尝尝。”
“好好好。”莫厨笑得更欢了,拍了拍他的胳膊,力道不轻不重,“山东年货,那肯定错不了。我记得你上次带的那个周村烧饼,香得很。”
“这次也带了些,还有我妈做的酱肘子。”
“那可太地道了。”莫厨摆了摆手,指了指旁边的灶台,“赶紧工作吧,别站着了。出去这阵子,手艺没生吧?”
“放心吧莫厨,肯定没生。”邢成义挽起袖子,熟门熟路地走到自己常用的那个灶台前,摸了摸锅沿,还是温热的。
向佳乐在旁边已经系好了围裙,拿起锅铲敲了敲锅:“得,看你这架势,是真没歇着。等会儿中午不忙了,咱哥仨找个空,好好聊聊。”
邢成义应了一声,点火、倒油,油热了,扔进几粒花椒,瞬间爆出浓烈的香气。厨房的喧嚣声、说话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混在一起,和窗外未化的残雪、檐下的冰棱,还有远处早点摊飘来的热气,织成了一张鲜活的网。
厨房的烟火气正浓,莫厨往灶台上的白瓷盘里扫了眼备好的料,忽然拍了拍手:“都停一下,今儿教你们道新菜。”
正忙着备菜的几人都停了手,邢成义刚把切好的青菜码进盘里,也转头看过去。莫厨拿起一根胖乎乎的鸡腿菇,在手里掂了掂,脸上那抹笑带着点神秘:“新年新气象,这菜是我琢磨着给开年添彩的,叫《竹香煎酿鸡腿菇》。”
他把配料一样样往案子上摆,边摆边说:“鸡腿菇这名儿实在,长得像鸡腿,鲜味也不输。咱用料得讲究——肉末一百克,鸡腿菇三百五,姜片葱结不能少,还有这些调味的,盐糖鸡粉生抽蚝油料酒淀粉,一样都不能错。”
说着,他拿起菜刀,“咚咚”几声把鸡腿菇切成规整的长方形片:“第一步,鸡腿菇洗净切片。记住,片不能太薄,不然等会儿酿肉末容易碎。”
水烧开了,他把菇片倒进去焯煮,白色的泡沫浮起来,空气里飘出淡淡的菌香。“焯一分多钟就行,去去土腥味。”捞出来过凉水,他又转向肉末,加了盐、糖、鸡粉和生抽,筷子搅得飞快,“肉末得腌十分钟,让味儿渗进去,等会儿煎的时候才香。”
热锅倒油,姜片和葱结下去“滋啦”一响,香味立刻漫开。莫厨淋了勺料酒,添了清水,把焯好的鸡腿菇倒进去,又撒了调料:“这步是煨煮,两分钟就够,让菇片先吸点底味。”
捞出来的鸡腿菇被他用干净毛巾细细吸干水分,邢成义看着那认真的样子,想起以前莫厨总说“做菜跟做人一样,得干净利落”。接着,莫厨在盘里撒了层淀粉,把菇片放上去,两面都拍匀了:“这淀粉是为了让肉末粘得牢,等会儿煎的时候不掉。”
腌好的肉末被分成小份,一个个抹在菇片上,他的手稳得很,肉末铺得厚薄均匀:“酿的时候别贪多,不然煎的时候容易散。”
油烧到六成热,莫厨把酿好的菇片肉末朝下放进锅里,“滋啦”一声,金黄的油花溅起来,很快就飘出焦香。“煎两分钟,底面焦黄了再翻,不然肉末会粘锅。”他边煎边说,眼神扫过围观的几人,“小邢,你记着,这火候得拿准,太急了外面糊了里面没熟,太慢了又不香。”
邢成义点点头,目光落在锅里,看着那金黄的边缘慢慢晕开。煎好的菇片码进盘里,莫厨又在锅里调了汁,蚝油、盐、鸡粉加进去,水淀粉一勾,稠稠的汁裹着光泽。最后往盘里一浇,撒上葱花,绿的白的黄的,一下子就亮了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