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根这家人(十六)

作品:小王的彩票人生|作者:尹木|分类:都市|更新:2025-03-14 07:22:39|字数:8984字

李根这家人

李丽和母亲走进自家饭店大厅,水会计立即迎了上来,拉着李丽的手问这问那,很是亲切。并告诉老板娘程芳,客人都已到齐了。程芳给李丽说,我们也上去吧。说着,李丽跟在妈妈的后面上了三楼,进了吉祥厅。程芳看到刘部长夫妇、张局长夫妇和闫峰夫妇都坐在沙发上喝茶抽烟聊天,就拉着李丽,分别走到刘部长夫妇身边、张局长夫妇身边给李丽逐一介绍,李丽给各位叔叔阿姨打过招呼后,就走到姑姑,姑父身边,和她们拉起了家常。姑姑说,李丽啊,你瘦了,但长高了,且非常的精神,姑姑喜欢。这时,刘部长向李丽招了招手,示意她过去,李丽会意,立即走到刘部长和阿姨身边。刘部长说,李丽啊,拿个椅子过来,坐下说话。程芳看到此景,立即拿了一把靠椅递给了李丽。李丽坐到椅子上,俯下身子,看着刘部长。刘部长也是大学文化,当组织部长这么多年,见到不少年轻人,但没有一个不拘谨的,可李丽这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却是这样的从容淡定,这很让他吃惊。刘部长看着李丽,问在部队服现役三年,都学了些什么啊,有什么收获,给刘伯伯汇报汇报。李丽不慌不忙地将服务员送来的茶水,喝了一口,开始向刘部长汇报在部队几年来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情况。李丽说,刘伯伯、康阿姨,我到部队后,在新兵连集中训练了两个多月,那个苦啊,天天就吃窝窝头、咸菜辣疙瘩,一般小青年肯定受不了,尤其是北方的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早晨出操,手冻肿了,脚冻烂了,眉毛都冻白了,用手一摸就断了。新兵连结束后,就被分配到部队了,我很幸运,当时赶上师部图书馆两名老兵已退伍,需要充实兵员,就把我分配到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了。大部分女兵,有点关系的,都被分到了医院当护士,学点技术;有点文艺细胞的,都分配到了文艺团体,如文工团、电影队等。我因没有特长,也没有关系,就被分配到了图书馆。刘部长听后,感觉李丽这丫头,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一般啊。于是哦了一声,说图书馆好啊,可以多读点书,增长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读书,才能点亮自己。接着,刘部长又问李丽,都读了些什么书啊?李丽语气平稳,思路清晰。并就如何认识夏颖的情况,向刘伯伯汇报了一下,接着说,主要是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已经完成了十门课程,还差两门就全部修完了,到那时,就可以拿到中文系本科证书了。刘部长听后更是吃惊,他知道李丽只有初中文化,没有考上高中,走的是曲线就业之路,他知道自学考试有多难,没有想到这个李丽居然如此厉害。李丽喝了口水,继续向刘伯伯汇报。在部队这几年除了完成正常训练、学习、整理好图书以外,我还动笔写了点小文章。说到这里,李丽停了下来,用淡定且自信的眼神看了看刘伯伯。刘部长急切地问李丽,都写了些什么文章啊?李丽看到刘伯伯很关心这个,就说,主要写了一些现代诗、散文、小说、新闻报道、随笔等等,还有少量的文学评论。刘部长听到这里,立马睁大了眼睛,问李丽,有发表的吗?李丽说有,已发表几万字了。此时,刘部长坐不住,站了起来十分庄严且认真地审视着李丽,他知道爱好文学青年很多,喜欢写的也很多,真正能够发表的却很少,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和文字功底,需要有敏锐的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还有就是个人的阅历要丰富,不是一般说说就可以的,也不像机关里的干部们写的公文,都有一定的格式,不需要文采。自己也是中文系毕业的,他知道文学创作有多难,尤其要小说创作,对社会背景的描述、人物心理的描写、性格刻画、人性与细节的把控、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发展,内在的逻辑关系等等。自己也曾经写过一些豆腐块,发表的很少,且还看我这个部长的面子,质量都不高。随后,刘部长继续追问,你的文章都在哪级刊物上发表的。李丽说,基本上都在北京日报、晚报副刊、北京军区战友报、萌芽杂志等等,曾被军区宣传部授予新闻一等奖、军旅文学创作新人奖。刘部长听后,更震撼、震惊了。大家也都震惊了。刘部长问李根现在几点了。李根说六点十分。刘部长说这样,你把大哥大拿来我打个电话,李丽你回家把发表的文章拿到饭店来。大家都不知道刘部长什么意思,但都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

刘部长把电话打给了县报社孔辉社长,接通后,刘部长自报家门,我组织部刘鹏,问孔社长吃饭没有。孔社长一听是组织部刘部长的电话,忙说我还在单位搞材料呢,有什么事情,请刘部长指示。刘鹏说,你现在到美美大酒店吉祥厅来,马上过来。说完挂断了电话。李丽下楼看到哥哥在大厅和小水姐叙话,看到她们那亲密的样子,李丽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哥开车送我回家一趟,哥问什么事情啊,李丽说,上车给你讲,快点吧。李丽走出饭店大厅,街道上已经是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商铺,霓虹闪烁。这个时间,县城的街道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人,汽车一路畅通,很快就到家了。李丽打开大门,飞快地上了二楼,进入自己房间,随手拿起文件袋,里面全是发表过的文章,便下了楼,锁好大门,拉开车门坐了进去,叫哥哥开车回饭店。整个动作非常的麻利,不是训练有素的军人,是做不到的。哥哥知道了刘部长要看妹妹发表的文章,肯定与将来的安置有关,也就不再多问了。李丽回来走近吉祥厅,看到刘部长正在和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同志在谈话。李丽手拎着一个精致且非常漂亮的文件袋,悄悄走到母亲身边。刘部长用余光看李丽回来了,就招呼李丽过来,并将孔社长介绍给李丽认识。孔辉社长,男、现年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瘦,头发稀疏,少许白发飘落在黑发之间,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他听到刘部长给他介绍李丽,便站了起来,打量了一下全身着军装的李丽,看到李丽的眼神是如此的从容,便伸手与李丽握了握。刘部长接过李丽的文件袋,打开后,拿出一部分递给了孔辉社长,他们看到了李丽在各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甚是震惊,没有想到小小的年迹,居然有如此的成就。尤其看到在北京日报副刊发表的小说《首长下基层》,文笔流畅,寓意深刻,对首长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惟妙惟肖;散文《春之声》,将春天即将来临,从各种植物、动物在感知春风吹拂时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是如此的生动,可爱。联想到我们人类,对四季的感悟,对人生的认知,对春天的畅想,的确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在座的都知道孔社长是个文人,他的文章大家都读过,有了他的首肯,没有人敢说不好。刘部长认真地看了一部分后,问孔社长,李丽的文章如何。孔社长边看边赞叹,人才,绝对的人才,前途不可限量,在我华夏大地上,一颗文坛新星即将升起!刘部长没有想到,孔社长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刘部长扭过头,问李丽,对明年自己的安置有什么想法。李丽面向刘部长,笑了笑说,我想进文化单位工作。这时,民政局的张局长说,没有问题啊,每年县电视台、文化局都有安置任务的,想到那个单位,给张叔叔说一下,我来记下。便叫服务员拿来纸笔。刘部长用手示意张局长不急。便问孔社长,你什么意见。孔社长听到刘部长问自己,立即明白了。自己三天两头找部长要人,这人才就在眼前,我怎么能放过呢。激动的孔社长站了起来,问刘部长,这个李丽我要了,您同意吗?领导!看样子在请示刘部长。刘部长又问了问李丽及她父母亲,都什么意见,李根和程芳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尊重孩子的意见,听李丽自己的。李丽看了看父母,最后把目光落在刘部长脸上,向刘部长身边移动了两步说,刘伯伯,我听您的安排。此时,刘部长站起来,大声说道,此事就这么办了,张局长负责拿安置计划,孔社长负责接收使用,开席吧,我们都饿了。说着招呼大家落座,刘部长自然坐主位,张局长比孔社长要大几岁,安排在刘部长右边,孔社长在刘部长左边就坐,其他人都围着圆桌依次落座。李根安排服务员起菜,李宏负责斟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王的彩票人生》,方便以后阅读小王的彩票人生第1章 李根这家人(十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王的彩票人生第1章 李根这家人(十六)并对小王的彩票人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