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
然而,生在当下的我们青年一代,却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更不要谈什么远大理想和抱负了。有的时候还被一个姓张同学讥讽说,你们几个是空谈家、高谈阔论不务实,一点都不实际,纯粹是在白日做梦。我们一起反驳道,做梦有什么不好啊,有梦才有远方和诗吗。古人有怀才不遇之说,而我们有什么呢?空空如也,一副皮囊,只有一颗纯净的心和灵魂在漂泊、在游荡。当我们聊起古人是如何选拔使用人才时,大家的谈兴非常浓厚。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古代选拔人才开始使用的是察举制,它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较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有了很大进步。但到隋朝,隋炀帝就创立了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和公正。较察举制又有了质的飞跃。科举制度,经过唐朝时期逐步完善,让那些寒门学子和达官贵人子弟一样,都可以通过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等进入仕途。由于采取的是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我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选择,也是举贤用人的重大创新,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大贡献。它一直坚持“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给广大的平民百姓,通过科举阶梯而入士,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凡有一线晋升的渠道,都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奋发读书,拼搏向上,力求突破阶层,改变现状,是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终极目标。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暑假就要到了。一天下午放学后,赵老师把我叫到他寝室,给了我两本书,叫我假期好好看看,把练习题都给做掉,开学后要交给他检查的。我用余光扫视一下两本书的封面,一本是代数:因式分解;另一本是平面几何。我高兴的点点头,抱着书就跑回了教室,悄悄地把书放进了书包。
记得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住校了,天天穿梭在教室、寝室两点一线间。一般晚上都到教室里上自习,写写作业,复习已上过的书本内容,预习将要上的新课内容,有时间也读读其他课外书籍。
当初夏的夜晚来临时,清凉的月光照在校园里,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宁静。几盏忽明忽亮的路灯,孤独的矗立在那里,守护着来往的行人。上晚自习的同学不多,都是住校生,真正来上晚自习的,且都是爱学习的学生,一般不超过十个。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来自YG小学的四位同学,男生有胡明,女生有汤倩、林兰、夏芸 ,她们天天都到教室里上晚自习,学习很认真。她们都是吃商品粮的学生,和我们农村的学生不同,只要高中毕业了,等待县里招工计划,无论身体如何、成绩好坏,都可以参加招工,进入集体或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有关系的还可以慢慢过渡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这就是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本质区别,这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下,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是她们优越感的底气和底牌所在。我与她们相处,感到非常的自卑,常常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作业,基本上不敢与她们交流,为了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尽管我的各科成绩都很好,还是班长,有时也隐约表现出布衣傲骨,来掩盖骨子里的自卑心理与不甘。
有一次上晚自习,看到了汤倩同学一个人在看书,象是一本小说,厚厚的,没有看到书名,我鼓足了勇气问她看的是什么书,能否借我一看。要知道,那个年代,我是买不起书的,每个星期只带五斤粮食到学校兑换成饭票,每斤粮食交完3分钱的烧火费后,身上就没有零花钱了,平时吃菜,基本都是自带咸菜,主要以酱豆为主,很少到食堂买菜吃。汤倩同学,身高1.65左右,皮肤洁白如雪,没有一丝瑕疵,我们同学背后都叫她冷面女神。她有一双灵气的大眼睛,说起话一板一眼,十分地认真,始终都是一副高傲的神态,让所有男生很难接近。她爱学习,爱读书,各科成绩都很稳定,她是我们班的副班长,1979年考入安徽省GS商校。她抬头看了看我说,快看完了,还有最后一章,你要是喜欢,等我看完最后一章,拿去看好了。我心里也阵暗喜,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她把书递给了我,并用少有的和悦的目光与我对视了一下,我为此一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喜悦,好像被吃商品粮的女同学看起,是一件多么幸福和自豪的事情。当我拿到书的时候,高兴坏了,原来是一本写体操运动员成长方面的小说《新来的石小柱》,说的是一个少年体操运动员叫石小柱的故事,在他八岁的时候,就被招到了体校,一直坚持刻苦训练,他那顽强、坚韧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能完成直体后翻三周,即1080度,姿态优美舒展规范,相当厉害,在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多次获得冠军,为国争了光,被誉为体操小王子。读着让人心潮澎拜,也想跃跃欲试。后来,我又向她借了好多小说,《钢铁是怎么练成的》、《红岩》、《红与黑》等,有助我励志的,有利于我审视社会和人生的。尤其是我读了《西游记 》,这是一部描写人一生修行的好作品。唐僧排除万难,借助外力战胜各种妖魔鬼怪,拒绝各种诱惑,破除贪嗔痴,最终使得纯净的灵魂有了归宿,修成了正果。通过阅读,帮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明白了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度过。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利用还她书的时候,借机偶尔也和她交流一下读书心得,而她的认知和理解、语言的表达和概括能力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至今回忆起来,十分美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