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看似简单缓慢,却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起手时,他整个人仿佛化作一座亘古神山,巍然不动,重压万钧!指剑划出的轨迹,并非直线,而是一条带着沉重弧度的下劈!随着这记虚划,一股肉眼可见的、凝练如实质的土黄色气劲自指尖迸发!
轰!!!
气劲无声无息地没入那块数人高的黝黑巨岩!下一瞬,巨岩内部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啦”裂响!一道狰狞的巨大裂缝自中心骤然显现,蛛网般瞬间蔓延整个岩体!轰隆一声巨响,整块巨岩竟从中崩裂成两半,断口处光滑如镜,碎石簌簌滚落!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只有纯粹的、凝练到极致的崩裂之力!仿佛山岳内部的结构,被这一指蕴含的“崩”之意,瞬间瓦解!
“崩山式,崩非蛮力之毁,乃大势倾轧、力透核心、摧其根基、裂其结构之‘意’!”李长老收指而立,周身沉凝气势缓缓收敛,声音如洪钟大吕,敲击在欧阳奚旺心头,“起手如山岳镇世,蓄势待发;出手如地龙翻身,崩裂核心;收势如余震未消,裂痕蔓延!其形在于‘稳、凝、透、崩’四字真诀!”
他走到一块半人高的试剑石前,开始拆解动作:“看形!起式,双脚如根,沉入大地(重心下沉,双腿微曲,脚趾抓地),腰如磨盘,稳若磐石(腰胯放松又内含绷劲),脊如大龙,蓄势昂首(脊柱节节贯通,微微含胸拔背)!此乃‘稳’字根基!”
李长老的动作标准得如同尺子量过,每一个细微的角度都透露出千锤百炼的精确。他接着演示:“引势!气息下沉丹田,力自足跟生,如地脉暗涌,循脊柱大龙节节攀升(动作缓慢,清晰展示力量传导路径),凝于肩臂,贯于指尖!此乃‘凝’字要义!记住这轨迹!”
欧阳奚旺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李长老展示的力量运行轨迹,与他万次挥剑后领悟的核心路径(力由地起,发于脊,凝于剑尖)竟有七八分相似!只是更加精细、更加系统、更加圆融!这让他心中大定,证明自己的方向没错!
“出式!”李长老声音陡然一沉,并指如剑,再次划出!这一次动作稍快,带着清晰的弧线下劈轨迹!“势如破竹,力透一点!意念集中于一点,非破其表,乃摧其核!如针贯革,如锥透石!此乃‘透’字精髓!”
指风掠过,旁边另一块试剑石表面无声无息地出现一道寸许深、边缘光滑的笔直切痕!
“崩!”李长老最后一声断喝,指剑在划至最低点时,手腕极其细微地一抖一震!一股无形的震荡之力顺着那切痕瞬间传递进去!咔!整块试剑石沿着切痕骤然崩开一道裂缝!
“收势!劲力余波震荡,裂痕自生!身如山岳,岿然不动!”李长老稳稳收势,气息绵长。
一套动作分解演示完毕,李长老看向欧阳奚旺:“此乃‘崩山式’形之根本。形为意之载体,意乃形之灵魂。你的‘万兽之意’狂野霸道,正可融入此‘崩’之真意!以你之‘形’,载你之‘意’,崩出属于你的山岳!”
他指向旁边一块半人高的黝黑试剑石:“现在,忘掉所有凶兽神韵,只记‘稳、凝、透、崩’四字真诀与力量运行轨迹,以此石为目标,演练起手引势,力求轨迹精准!”
欧阳奚旺深吸一口气,扛起沉岳重剑,大步走到那块试剑石前。他闭上眼,努力将脑海中那些奔腾咆哮的凶兽影像驱散,只剩下李长老那精确到毫厘的动作分解和力量运行轨迹。
“稳!”他心中默念,双脚分开,重心下沉,脚趾下意识想如兽爪般抠地,又强行按捺,模仿李长老的“如根深扎”。腰胯放松?这感觉有点别扭,在祖森,腰胯永远是蓄满力量的弓弦。他努力回忆“磨盘”的感觉,结果腰部肌肉显得有些僵硬。脊如大龙?他试着含胸拔背,却总觉得没有祖森里模仿凶兽扑击时那种脊柱如鞭的爆发感顺畅。
起手引势!他按照记忆中的轨迹,尝试将力量从脚底升起。过程异常滞涩!体内那沉凝的紫金力量习惯了狂野的爆发路径,对这种精细、缓慢、要求均匀传导的“凝”字诀,充满了本能的排斥!力量如同不听话的野马群,在四肢百骸间冲撞,难以汇聚成一股凝练的溪流。沉岳重剑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不适,剑身微微震颤,发出低沉的嗡鸣。
动作变得极其缓慢而别扭。他紧握剑柄,手臂肌肉虬结,额头青筋微现,仿佛不是在引势,而是在与无形的泥潭拔河。动作轨迹在李长老眼中,更是处处变形——重心下沉不够,显得虚浮;腰胯未能真正放松,导致力量传导在腰部出现明显卡顿;脊柱未能节节贯通,力量攀升断断续续;双臂更是僵硬,死死夹着,全然没有引势的流畅感。
“形散!”李长老心中早有预料,却依旧看得眉头微蹙。这孩子的动作,比预想的还要“野”得多,离标准框架差了十万八千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