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圣人无常师,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说的真好,不愧是大才子韩愈的文章。这字看着跟新写上去的一样,而且很有力道,入石三分。是每年都有人往上描绘吗?”天松念着墙上的字。
“不是,这字是几千年前,一个力压群雄的天骄写在这的。他不满校园里被他压制的喘不过气的一些学子。看见他们放弃努力学习,修炼。自甘堕落,不肯求教下问于他人。
他一怒提笔,在教师办公楼上写下了这一段韩愈的骈pian文。以此来激励那些人,和后来的学子。
字迹万古不朽,至今还未失半点墨痕。就是这字还有待练习,有些圆融。缺了点铮铮杀伐之气,太柔和了。”敖信给天松讲着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还好啊,这字写的还行。刚柔并济,力道都藏在笔迹里了。毕竟是引导,太过锋锐就失去自己写这文章的初衷了。
你别说,跟我的字迹还挺像的哈。”天松听的感觉很有趣,当初那个家伙真敢乱来。随便乱写,不过这篇文章还在这,证明学院还是默许了。
其实从刚才,天松进到学院里,就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自己好像来过这里吧。现在走了这么久,看了这么多,尤其是看到这篇文章。莫名的熟悉感更强了。
“走吧,去主教学楼,然后去爬山。”敖信也知道,这段字,是谁所留,可是没跟天松说,让他自己发掘去吧。
“对了,入学手续在哪办理啊,主教学楼吗?”天松想起了入学的事。
“在办公楼,就是这里。不过,我们不用急。等过几天,二十七号是正式入学报到的日子。三天报名时间呢,来得及。”敖信说了一下,也没进去,带着天松继续往主教学楼走。
他要是把天松领进去,还不炸开锅了。这学院哪个老师没见过他的画像,而且一些长生境老至尊可能还亲眼见过他本人,刚才的行老就说了那种话。再多来几次,说不定他就起疑心了。
两人走了一段路,终于走到了刚才站在南门石碑处,看到的很小的主教学楼。走近了一看,可真不小。
“怎么样,不错吧,古色古香。我当年来,楼就这么破。这些年还是没修。。。这三栋楼可别小瞧了,都是取自昆仑灵山之石所造。若是说起珍贵处,不次于金字塔。而且细节处,也是没有一点瑕疵,就是古朴陈旧了点。”敖信带着天松站在三栋楼前边,看着三所灵院。
“嗯,很大。厉害。天地灵院的楼侧,分别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人灵院写的是什么啊?”天松看着三栋楼问道。
“代天行事,博爱众生!在这里看不到,在楼的侧面了。人是天地之灵长,与道近,有智慧。更应该去代替天地行事,爱护自然万物,照顾好苍茫众生。
而且,乾坤两卦为六十四卦之首。文王以此为根,也是告诉众人天地的重要性,是天地生育了万灵,也因为有了乾坤才有了万事万物,让万灵得以发展和生存。”敖信严肃的说道。
“嗯,懂了。”天松微微一笑,释然了。为什么乾坤为首卦,为开始。
“好了,走吧,先去五行山。这地方以后,你想不来都不行,天天要来。有你看的时候。”敖信没有带天松进主教学楼。直接离开了。
天松跟上敖信,他说的对。以后有的是时间进去看。
“对了,你看这三栋楼的中央,拱卫着湖面,湖面之前是三面旗帜。中间是国旗,意思是要爱国,国是最重要的,有国然后才能有家。
无数的先辈们,用鲜血染红了这面旗帜,你要记住它,把它刻进灵魂里。因为有了无数无私为国奉献一切的人,才有了美好的今天,才有了你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不怕生病,安稳生活的日子。
万灵中还有很多,是过不上这种日子的,哪有什么和平盛世,你只是凑巧生在这了这个强大的国家。
然后左右两边,黑旗为月,为地。白旗为日,为天。三面旗帜是一边高的,都非常的重要。人可以选择不信仰,但千万不可以不尊重,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心存感恩和敬畏。”敖信看着教学楼前边的三面旗,给天松讲着要爱国,爱家,敬爱天地。
天松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一直都知道。然后跟着敖信朝学校里的,西北方位的艮位,五行山走去。
“终于到了,哎呀。我都走饿了,我都能闻到饭香味儿了。大哥,前边是不是食堂啊!要不吃完饭再爬吧。
这学校是真不错,有山有水的,山清水秀,大自然的气息随时扑面而来,适合任何人修行各自的主修灵力。”天松看着眼前的大山,刚才离得远,以为是个小山包。走近了一看,这山想爬到山顶,最快也要一个小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