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好了,就夸一夸,庆祝,买点吃的犒劳一下,旅游去。告诉他下回,要更勤勉,要做的更好。变成了一种交换!
而会教育的父母,从来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考的好坏而去,奖励什么,或者责罚什么。
孩子考坏了呢。就打一顿,骂一顿,甚至威胁他怎么怎么样。你嗔念一起,眼睛一红,心一狠。你就忘记了对孩子的爱,忘记了换位思考!或者,根本就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
你也是年少时过来的,你也许也经历过。你不希望自己的遗憾,发生在他们身上。你只希望他能学习好。只不过,你不经意间,把你上学时的投影,过去记忆里的遗憾,加到了孩子身上。
所以有些父母,一看孩子不会做题,就会发脾气,大喊大叫,就会莫名其妙地很生气。指责孩子不会写作业时,经常说的话是。
“妈妈有没有跟你说过。妈妈跟你说过多少次,你为什么总是记不住。”这还算委婉的言辞。你认为这是责备吗?
说这话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想什么?仔细分析一下。这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不,这不是责怪,是推卸责任,这是撇清关系。所有这种话的核心含义,都只有一点。就是“这是你的责任,这不是我的责任!”你在跟孩子划清界限。
孩子做不出作业,这件事跟我没关系,我已经告诉过你了。你还是不会,这次可别想怪我了。你就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
你的恐惧感油然而生,然后你觉得一定要搞定他,那怎么搞定呢?这件事不怪我,你这个孩子很奇怪啊,你怎么不会做作业呢。
所以当你用这样的方法,不断的逼迫孩子写作业,不断地骂他,打击他的时候。你以为,你是在帮他。
实际上孩子之所以写作业写的慢,不会做,头脑短路。是因为他分了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在应对父母的负面情绪。
因为你的恐惧。因为你童年也受过这样的伤,屈辱。你今天忘了。小时候不会做题的时候,你的老师或者父母在旁边骂你,哎呀,这个笨的啊。
然后,那时的投影,到了当下。就转移到了,现在身为大人的你的身上,再传递给你的孩子。
其实孩子写作业特别快,如果他是开心快乐的学习,什么数学难题,物理化都不是问题,都高高兴兴地很快就写完了。
因为这样的孩子,根本不会分心来应付他的父母。这样孩子的父母除了帮他之外,也不会做别的事。
你若是什么事都想帮忙,都上手,什么都想管。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产生了逆反,反正你要管,那我就什么也不想了,都听你的,按你说的做行不。然后慢慢的他就失去了自律的能力。
因为他会养成,没有我妈妈盯着我,我写不了作业。我奶奶不追着我吃饭,我就吃不了饭。他没有了自律的能力,其实孩子原本可以很轻松的获得,吃饭呐,玩啊,写作业啊和自律等等许多他自己能完成的事的能力。
不是有句话嘛,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呢?他自己不动手,他就得挨饿,他就有可能game over。他没有办法啊,所以很早的就懂事了,就想尽办法去学,去养活自己。
而这些功能,全部都被那些焦虑的父母,爷爷奶奶给破坏掉了。
所以你管的越多,上手越多,这个孩子的能力提升就越少。能力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就是孩子从来没有找到价值感,所以父母也会越来越累,越来越痛苦。
上了学跟别的孩子一比,就天天骂这个孩子,孩子就崩溃了。然后到了初中后,学业重了,青春期,就开始叛逆。为什么要比,不累吗?给自己找罪受,还同时给孩子找罪受。
虽然有目标,有竞争对手,有追求是好的,那也要看清现实,不能不切实际啊,你要他自己去拿捏这个尺度,你做父母的哪能掌握好。
这就是大量家庭,周而复始的轮回。为什么我的孩子带成这个样子,小时候挺乖的,现在怎么这么难管。就是因为你欺负他。
所以当你的孩子写不出作业时,做父母的你小时候的屈辱感,也全部投影到了当下。这种现象,有一个专有的心理学名词,叫投摄。
就好像你看到一个风景,会觉得很美妙,很感动。其实那个风景并没有什么情绪,是我们自带的情绪,所以就反映出来了。
就像你在一个满天樱花,或是湖泊大海桥旁,又或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是很浪漫的飘雪的夜晚路灯下,你去告白,在两个人,甚至陌生人都感到风景很美很开心的时候,成功率会增加。
可是如果你在心情不雅的时候,那失败率就会暴增,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也得分什么时候吧。
再举个例,我是一个爱雨者,我很喜欢雨天,阴天,很享受。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坐在窗户旁,静静的听着雨声。曾经有人说,我喜欢下雨天,是因为下雨的时候不用学习和工作,不用出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