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戒指的回响与神经暗礁

作品:基因暗码:血色螺旋|作者:安徽淮南鲍玉佳|分类:悬疑|更新:2025-07-12 16:21:50|字数:6352字

国际神经犯罪调查局(INCIB)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纽约午后的阳光,冰冷而高效。李晴的办公室内,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神经信号模拟器运行时的微弱臭氧味。她的指尖划过全息投影屏,上面是数起新立案的“意识干扰”事件报告:华尔街某基金经理被植入虚假市场感知导致巨亏;孟买一名艺术家作品风格被强行“优化”后陷入崩溃;最触目惊心的——里约贫民窟数十名MDS康复期患者,其神经接口被劫持用于运行非法加密货币“矿场”,意识在混沌中被持续榨取。

“手法更隐蔽,目标更分散,技术更‘民用化’。”李晴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手术刀般的锐利。她左手指关节上,一道焦黑的疤痕在神经接口手环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洪学友的血印早已消散,但这疤痕,连同INCIB首席顾问的徽章,是她新的“血钥”。

核心案件:MDS矿工的悲鸣(里约案)

神经废墟中的电子镣铐:

现场勘查: 李晴亲自带队飞往里约。案发现场是贫民窟一处改造的社区康复中心。表面看,MDS患者们戴着政府援助的“神经辅助头盔”进行康复训练。头盔内,本该运行舒缓认知刺激程序的芯片,却被替换为高功耗加密货币计算模块!患者的神经接口成为算力通道,其本就脆弱的意识在数据洪流冲刷下陷入更深混沌。

设备溯源陷阱: 头盔外壳印着“新地平线医疗科技”的LOGO——一家有正规资质、专攻神经康复设备的新兴公司。追踪采购记录,设备来源清晰合法。“白盒”下的“黑芯”: 李晴下令拆解同批次头盔。发现计算模块通过磁吸接口嵌入,非焊接,可后期替换!替换模块无任何标识,采用高度定制化的神经信号-算力转换协议。

“幽灵”算力的流向与“化学光痕”再现:

区块链“脏币”追踪: INCIB技术组接入涉密级区块链监控系统。发现被劫持算力开采的是一种名为“熵币”(Entropy Coin)的隐私加密货币。其交易链高度匿名,但算力池的“指纹”(特定计算错误率、延迟模式)被捕捉。

“化学光痕”的微弱信号: 对患者血液及头盔内衬残留物进行超痕量分析。在数名患者体内,再次检测到那熟悉的“净心剂”代谢纳米粒子残留——“化学光痕”!浓度极低,表明并非近期使用,而是过去感染残留。头盔内衬则提取到不属于患者的、极其微量的皮屑和汗液残留,其生物标记物同样携带“化学光痕”特征!

推论: 作案者熟悉“熵减协会”遗留技术,利用残存的“化学光痕”筛选出易感人群(MDS康复者),并可能自身或其核心成员曾是“净心剂”使用者!

“戒指”的侧写与数据库碰撞:

李晴调出记忆中那枚暗红宝石“光痕”戒指的高精度神经回放影像。技术组进行增强处理:

宝石学分析: 暗红色泽、内部微雕工艺,指向稀有的“鸽血红”刚玉变种,且内部包裹体特征与缅甸抹谷某已枯竭矿脉高度吻合。

金工溯源: 戒托的錾刻纹样、爪镶风格,属于19世纪末维也纳分离派某小众金匠流派。该流派作品存世极少,多被私人收藏。

数据库交叉火力:

珠宝档案库: 筛选百年内所有经手过抹谷“鸽血红”且风格匹配的戒指记录。锁定三条可能线索,持有者皆已故。

“净心剂”使用者医疗数据库(脱敏): 结合司法授权,交叉比对已知“熵减协会”关联人员及案发现场“化学光痕”携带者的医疗记录(尤其神经抑制剂使用史)。

艺术品黑市监控: 接入国际艺术品失窃及非法交易数据库。发现五年前,瑞士某私人博物馆曾失窃一枚描述相符的分离派戒指,案发现场留下一个微小的激光灼刻“光痕”!

关键碰撞点: 被盗戒指的原主人——已故的奥地利钢铁大亨冯·克莱斯特(Von Kleist)——其孙埃里希·冯·克莱斯特(Erich von Kleist),赫然出现在“净心剂”关联医疗记录的边缘名单上!记录显示:他曾因“严重焦虑障碍”接受过某私人诊所治疗,处方药物中包含一种成分与“净心剂”前体高度相似的神经抑制剂!该诊所的资金链,曾接受PTIF基金注资!

侦查焦点:埃里希·冯·克莱斯特

“光明”面具下的阴影:

公开身份:埃里希是知名的科技慈善家,“冯·克莱斯特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席,致力于资助“伦理神经科技”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公开透明,声誉良好。

深度财务透析: INCIB金融组对基金会及其关联实体进行穿透式审查:

发现其最大一笔“慈善捐赠”流向开曼群岛一家“海洋算法研究所”。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优化加密货币矿场能效比的算法专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基因暗码:血色螺旋》,方便以后阅读基因暗码:血色螺旋第61章 戒指的回响与神经暗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基因暗码:血色螺旋第61章 戒指的回响与神经暗礁并对基因暗码:血色螺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