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年初一

作品:活在民国当顺民|作者:鲅鱼饺子|分类:都市|更新:2025-07-12 10:30:02|字数:4378字

见到林老师在一旁发笑。

杨远信暂停父慈子孝的晨间运动。

摸出来早就准备好的红包,一一塞给了林老师家的三个孩子。

林老师也笑眯眯的给福平的几个孩子发红包。

钱不多,是个过年的意思。

几个小的毫不客气,拿到手就商量着要上街买点儿什么。

可林老师家大闺女玉娟反倒推让了好几次。

没俩月都玉娟都要十六啦。

杨远信不容拒绝:“拿着,没成家都是小孩儿!你看福安,年年都有红包呢。”

福安超配合,举起手里的两个红包晃了晃。

咧嘴冲着杨福平乐,人家枕头底下还有刘老爷子给的一个,哥哥给的一个,郭平叔给的一个。

加上手里的,有四个!

想想都开心。

于是大姑娘玉娟,依次接过杨远信,郭平跟刘老爷子的三个红包,都羞红了脸。

杨远信拍拍小三的脑袋:“去跟红妞还有石头玩儿去吧!”

玉娟也跟在身后,省的一群孩子们玩儿上头了再打急眼!

都是看着长大的孩子,不知不觉的跟个小树似的也亭亭玉立了。

大孩子都跑远了,最后还跟着两个没跟上的小不点儿。

刘老爷子不住的招呼:“慢点儿慢点儿!等等姥爷!”

福安不用人安排,自觉的也跟了上去。

杨远信看着几个孩子出去撒欢,问林老师:“玉娟这孩子,你们两口子是怎么打算的?”

林老师应该是跟媳妇商量过:“这个岁数,继续上学呗。

咱们总比那些个吃了今天没明天的人家好点儿,且用不上把闺女早早送出去收份儿彩礼!”

杨远信听着这话说的难听,看了他两眼:“今天可是大年初一,怎么来我这跟吃枪药一样?”

林老师笑容僵硬了一下,叹口气:“嗨,就是碰到个糊涂人,说了两句到三不着两胡话。

前些年家里情况不好,孩子懂事儿,退学了也没怪爹娘。

这几年缓过来了,刚上完高小,去年又顺当考上了女中,我怎么可能让她早早的嫁人生子呢。

我自己就是念过书的,岂不知念书明智明理,是件大好事儿。”

杨远信颔首:“你自个儿心里有数就行!”

大孩子

玉娟这岁数不大不小,生的白白净净,身材高挑。

没做过粗活儿,家里爹娘也正干。

念过几年书,又没有念的太深。

对上敬爱父母,对下友善兄弟。

有些人家,就喜欢这种带点儿老派的闺女。

比如胡保长!

林老师想不通他是怎么舔着脸给自家那个死了媳妇带两个闺女,三十多的小儿子上门来提亲的。

口口声声街坊邻居,知根知底。

那就意味着你知道我闺女什么样的人,我也知道你儿子是什么样的人呐!

于是只好客客气气的给推拒了,说是闺女年纪小,还在上学。

这几年都不考虑婚姻大事。

再怎么客气,看样子也是已然把人得罪了。

林老师忍不住纳闷的问道:“新政府是怎么想的,这还没正式进城呢,胡保长可是代表咱们这一片儿开了几次会了!

有什么消息都是他传达。

俗话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刺史。

上头变了,下面不变,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

杨远信安慰道:“你也说了,这是新旧交接的时候,暂时用用他们可以,真要混进新政府,这话就有些牵强了。

我听说,留用不留用,留用谁,都得甄别呢。

说的还会抽几个人问问意见!”

林老师半信半疑:“真的?”

郭平借着俩人说话的工夫,已经收拾妥当了。

正要告辞,听见了俩人后半截对话。

于是接过话茬,斩钉截铁道:“你放心,比真金还真。

那啥,大哥,我得回家准备点儿东西串亲戚去!”

杨远信更奇怪了:“你还有能串门的亲戚?”

郭平爹娘没了之后,分家的时候跟哥嫂闹的不怎么愉快。

差不多约等于老死不相往来吧。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问话,让郭平还有些小小的羞涩:“嗨,这不是有人给介绍个对象吗,处着还行,过年去家转转,要是那边没啥意见,紧接着就说结婚的事儿啦!”

这下林老师也放弃追问,赶紧恭喜!

真不容易啊,郭平就比杨福平大了八岁。

今年眼瞅着奔着三十六,这个岁数,有性急的人家,儿子都抱上儿子了!

杨远信一张嘴就被打断了,郭平张嘴道:“哥,你先别问,等我事儿定了肯定跟你说,你还得帮我上门提亲呢!”

行吧行吧,就是亲哥俩,也不乐意听人点评自家媳妇呢。

杨远信想着,郭平这回二婚,应该不会看走眼了。

郭平提着李水仙给他收拾好的东西。

准备去讨未来老丈人的欢心。

杨远信安排福平:“走吧,去你四爷家转一圈去!”

爷俩安步当车,溜达着就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活在民国当顺民》,方便以后阅读活在民国当顺民第145章 大年初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活在民国当顺民第145章 大年初一并对活在民国当顺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