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档案室的灰尘

作品:无痕之罪|作者:雁回锋|分类:悬疑|更新:2025-07-11 21:13:08|字数:13520字

雨水顺着档案馆的青铜门环滴落,在青石台阶上砸出一个个深色斑点。林涛站在廊檐下甩了甩伞上的水珠,抬头望向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临港市立档案馆的灰色外墙在雨中显得更加阴郁,拱形窗户后透出的灯光像是困在琥珀中的萤火。

"证件。"门卫从岗亭窗口伸出布满老年斑的手。

林涛掏出警官证,雨水从证件边缘滑落,在塑封膜上留下一道蜿蜒的水痕。门卫眯起眼睛仔细检查,浑浊的眼球在证件照片和林涛的脸之间来回移动。

"刑事侦查局的?"门卫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老李没说要来人查档啊。"

"临时任务。"林涛收起证件,"1995年的《临港晚报》,社会新闻版。"

门卫的眉毛微微抖动,他拿起内线电话拨了三个数字,低声交谈几句后挂断。"三楼西区,老李在等你。"他递出一张临时通行证,"六点闭馆,别超时。"

电梯是老式的铁栅栏门,运行时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林涛透过栅栏看着楼层数字跳动,恍惚间觉得这狭小的空间像一座移动的牢笼。三楼走廊尽头,一个佝偻的身影站在"报刊档案室"的铜牌下,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林警官?"老人推了推圆框眼镜,"我是李卫国,负责报刊档案三十七年了。"他掏出钥匙串,黄铜钥匙互相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你要查的年份在最里面,跟我来。"

档案室比想象中更加幽深,两侧钢制档案柜如同沉默的卫兵延伸向黑暗深处。空气中漂浮着纸张腐败的霉味和某种化学药剂的气息,林涛的鼻腔一阵刺痛——这味道与圣心疗养院地下室如出一辙。

"95年的合订本在这。"老李停在一个标着"1990-1999"的柜子前,手指在书脊上滑动,"10月...31日..."他抽出一本厚重的册子,封面烫金日期已经褪色,"火灾报道应该在第三版。"

林涛接过合订本,灰尘立刻在指尖留下灰色痕迹。他翻开脆弱的新闻纸,10月31日的头版是某位市领导视察开发区的照片,翻到第三版时,右下角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报道映入眼帘:

《圣心疗养院突发火灾 七人不幸遇难》

"就这么点?"林涛皱眉,"七人死亡应该算重大事故。"

老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那个年代...有些事不会登得太详细。"他指向报道中一个名字,"这个杨振,当时才二十五岁,医学院刚毕业的实习生。"

林涛的指尖停在铅字上。报道称火灾由"电路老化"引发,但圣心疗养院1993年刚完成全面翻修——张薇的调查报告里明确提到这点。他继续往后翻,11月1日的报纸只字未提火灾后续,却在文化版刊登了陆文渊的心理学讲座预告。

"奇怪..."林涛喃喃自语,"火灾第二天就开讲座?"

老李突然按住他的手腕:"林警官,有些档案..."他的声音压得极低,"不在系统目录里。"

林涛抬头,发现老人的瞳孔在镜片后不正常地扩张着:"什么意思?"

"跟我来。"老李环顾四周,从兜里掏出一把更小的钥匙,"别出声。"

他们穿过几排档案柜,来到一扇隐蔽的金属门前。门牌上写着"消毒室",但锁孔明显比普通门锁复杂许多。老李的手微微发抖,试了三次才把钥匙插进去。

"这里存放着...非常规档案。"门轴发出刺耳的呻吟,一股更浓重的霉味涌出来,"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审查样报,还有被撤稿的原始版本。"

狭小的房间里堆满了牛皮纸袋,有些已经泛黄开裂。老李熟练地抽出一个标记着"1995.10-11备用"的档案袋,倒出几份校样稿。其中一页被红笔圈出,标题是《疗养院火灾疑点重重 目击者称听见爆炸声》。

"这篇没通过审查?"林涛快速浏览内容,报道提到有医护人员听见"地下传来爆炸声",且七名死者中有五人本应在一楼值班。

老李的呼吸变得急促:"当时总编接到电话,说这是'危害社会稳定'的假新闻。"他指向校样边缘的批注,"你看这个。"

红色钢笔字迹写着:"杨振尸体未寻获,仅凭工作证确认。陆医生坚持七人死亡的说法。"批注日期是1995年11月2日。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想起圣心疗养院地下室那些刻在墙上的名字,每个都标注着日期和编号。7号...1995年10月31日...

"还有其他关于杨振的资料吗?比如照片?"

老李犹豫片刻,走向最角落的柜子。当他弯腰开锁时,林涛注意到他后颈有一道细长的疤痕,像是手术缝合留下的。老人取出一本相册,翻到中间某页——那是一张集体照,七个穿白大褂的人站在疗养院台阶上。

"这是1994年医护人员合影。"老李指向右侧一个戴金丝眼镜的年轻人,"这就是杨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无痕之罪》,方便以后阅读无痕之罪第34章 档案室的灰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无痕之罪第34章 档案室的灰尘并对无痕之罪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