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的问题问出来。
巴德笑了。
他靠在宽大的椅背上,发出一阵爽朗而畅快的笑声,笑声洪亮,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
施特鲁特也笑了。他扶了扶自己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里,是职业化的精明,但嘴角那抹抑制不住的上扬弧度,却暴露了他此刻内心的激荡。
“林,我的朋友。”巴德笑声渐歇,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目光灼灼地看着林远,“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也恰恰说明,你可能……是你自己价值的,最低估者。”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而郑重。
“你以为,我们是在为你过去的表现买单吗?”
“不。”
巴德摇了摇头,斩钉截铁。
“我们是在为纽伦堡的未来投资。而你,就是那个未来本身。”
“你看到的,是一份周薪十二万欧元的合同。但我们看到的,是它背后,那座即将拔地而起的,名为‘林远’的商业帝国。”
巴德的目光扫过施特鲁特,又回到林远身上。
“沃尔克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今天,想以一个俱乐部经营者的身份,为你算一笔账。”
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像一颗被精准投下的砝码。
“首先,是比赛日收入。”
“自从你成为绝对核心,球队豪取十六连胜之后,我们主场的上座率,是百分之百。季票的预售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完全有理由,在热门场次,将球票价格上浮至少百分之十五。一个赛季下来,仅这一项,就能为俱乐部带来超过三百万欧元的额外收入。”
“爆满的球场,带来的是爆满的消费。食品、饮料、纪念品……这些收入,同样会呈几何级增长。这又是一笔超过百万欧元的利润。”
林远静静地听着,面色平静。他知道,这只是开胃菜。
巴德看他不动声色,嘴角的笑意更浓。
“其次,商业赞助。”
他竖起第二根手指。
“在你到来之前,我们的胸前广告赞助商,是一家本地的能源公司,每年的赞助费是八十万欧元。而现在,”巴德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我们已经接到了三家亚洲顶级企业的报价,最低的一份,是每年三百万欧元。沃尔克甚至认为,这个数字在赛季结束后,还能再翻一倍。”
“球场边的广告牌,过去是德国本土品牌的天下。而下个赛季,你将会看到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汽车、电子消费品、航空公司的Logo。这些品牌为了能和‘林远’这个名字产生关联,愿意付出比德国本土品牌高出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百的价码。”
“这些,是真金白银。林,是你为这家俱乐部带来的,最直接的价值。”
施特鲁特在一旁适时地补充道:“马丁先生说得没错。而且,我们甚至还没有谈到最重要的部分。”
他的目光,穿过镜片,精准地落在林远身上。
“你的球衣。”
巴德接过了话头,他的声音里已经带上了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林,你的39号球衣,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件商品,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图腾。”
“我们最初合作的德国本土生产厂家,他们的生产线已经因为我们雪片般的订单而彻底瘫痪。他们的负责人告诉我,这辈子都没见过一家德乙俱乐部的球衣能卖得像奢侈品一样。”
巴德摊了摊手,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又得意的表情。
“你知道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吗?”
“我们找到了亚洲的生产商。中国的效率实在是太惊人了。他们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德国工厂一个月的工作量。现在,印有你名字和号码的集装箱,正在源源不断地从亚洲运往欧洲,运往全世界。”
“单单是球衣销售这一项,这个赛季为俱乐部带来的纯利润,就足以轻松覆盖你新合同里一半的薪水。而这,还仅仅是德乙。”
林远终于明白,为什么纽伦堡敢开出如此天价。
他的价值,早已不能用一个单纯的球员来衡量。他是一个行走的市场,一个能撬动全球资本的文化符号。
“我们甚至已经成立了一个创意部门。”恩宁教练也笑着补充道,“专门研究如何将你的那些‘仪式’,开发成周边产品。”
“比如,‘指挥家’款的限量版指挥棒模型,还有……嗯,根据我们从中国得到的消息,我们正在认真考虑,推出一款官方授权的、Q版的‘东方战神’手办。”
办公室里,再次爆发出轻松的笑声。
笑声过后,巴德收敛起笑容,他重新坐直身体,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真诚。
“所以,林。回到你最初的问题。”
“你值这个价吗?”
“我的答案是,不。你远比这个价格,更加珍贵。”
“这份合同,不是对你的奖赏,而是我们为了留住你,所能付出的,应有的诚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