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凤凰城被春意浸染得如火如荼,梧桐树舒展着新抽的嫩绿枝桠,就连素来沉稳的银杏树也悄然萌出鹅黄新芽,各种应季的花卉竞相绽放,将整座城市装点成花团锦簇的海洋。
市立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里,院长魏忠仁捏着印着淡紫色雏菊图案、邮戳盖着山城字样的信封,看着女儿那娟秀的字体,止不住微微发愣,往常女儿的信总是寄往妻子单位的,这次怎么写到了医院这边?
“老魏,你家小公主又捎来什么甜蜜烦恼?” 副院长俞君立端着青瓷茶杯踱过来,镜片后的目光透着调侃。
“破天荒给我写信,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之前都是给她妈写信。”
魏忠仁从办公桌抽屉摸出裁纸刀,划开信封的动作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等他快速扫过信笺后,突然笑出声,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现在连医学院都开始缺人了?”
他将信纸在桌角轻轻磕了磕,看着俞君立。
俞君立推了推金丝眼镜,露出疑惑神色:“什么缺人?”
“喏,自己看。” 魏忠仁把信纸递过去,指节无意识摩挲着下巴,似乎还在回味信里的内容。
俞君立接过信件,目光如炬地扫过字里行间。
须臾,他也忍俊不禁:“好家伙,他们学校这招釜底抽薪玩得妙啊!居然隔着几百里地来挖我们一线的医疗工作者?连学生家长都不放过?”
魏忠仁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盛开的月季花和高大的法国梧桐,听着不远处正在建的新门诊大楼和住院部:“这跟改革开放的政策相吻合;现在经济发展很快,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就拿咱们凤凰城 来说,从人民(医院)到工人(医院)、再到煤矿(医院)还有铁路(医院),哪个医院哪个科室和岗位不缺专业人才?更别提其他小的厂矿医院了;这些需求往上追溯,源头就在医学院的人才培养上。趁着经济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的东风,各大院校都在扩充师资,咱们医院也得抓紧招兵买马,才能更好地守护市民健康、为人民服务。”
俞君立点点头,他们医院现在也是,震后复建的三层住院部和一层的门诊已经不够用了,所以现在除了扩大基础建设之外,每年大学生毕业分配之前,他和魏忠仁都要去劳人局去抢先‘预定’,甚至他们医院跟口碑不错的医学院也搞联合教学,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的辅助教学和实习基地。
甚至医院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奖励带实习生的医生对应的奖金或者优先涨级、评先的加分项目,也鼓励职工协助院方‘吸引’优质人才进驻。
“你考虑去他们学院看看吗?”
俞君立知道魏忠仁不会考虑去山城当教授,但是那边医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可以吸引一部分过来。
“可以去看看应届生的就业意向,顺便联系一下,下一届凤凰城籍的生源,能不能来咱们这边实习,对了,你回头跟局里申请一下,看看跟房管局那边协调一些房子吧,咱们宿舍不够住了,已婚的同事可以调出去,把宿舍腾出来给单身同志,这件事儿你跟后勤主任忙活忙活。”
“行啊,对了,咱们市里现在有新的人才引进的政策吗?”
“应该有最新出台的,但是具体操作还要看劳人局那边出面组织协调,牵涉到的部门不少,最快也要到后半年实施吧。”
五月下旬的时候,山城医学院行政办公室主任钱裕昌接到传达室的电话,说凤凰城人民医院的一行四个人来这边洽谈工作。
钱裕昌还在纳闷,没听说最近有凤凰城那边的公干啊;等办公室接待员办理好接待后,才知道大体的情况。
然后等到了魏文秀的父亲、所谓的人民医院工作的人,经过随行人员的介绍,谢长天才知道这边闹个大乌龙:人家是人民医院的院长。
“魏院长,幸会幸会。”
魏忠仁看着谢长天,很儒雅亲和的一个中年男人,而顾长春看着则有上位者的威严庄重。
几个人分宾主落坐,此刻谢长天不谈要“挖”魏家父子了,而是开门见山的提出来请对方帮助推荐‘愿意’落户到山城、愿意来医学院执教的专业人士。
而魏忠仁也毫不客气,先提出来想见见今年的凤凰城籍的毕业生,看看有没有意向去人民医院工作的,然后郑重的向学校介绍他们医院的详细情况,最后提出来,他们可以配合山城医学院这边的教学工作,当做一个实习基地和见习单位,又让随行人员介绍了凤凰城那边人才引进的政策。
顾长春和谢长天一听,自己这边不管是医学院还是山城这个小城,都是跟凤凰城没法比的,只能捏着鼻子苦笑着安排办公室组织各系凤凰城籍的应届生过来参加见面会。
在等待的空档,几个人不再讨论工作,聊起了比较轻松的话题:比如魏忠仁就想知道,学院这边是如何想到通过学生寻求多方资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