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悠悠,不经意间,又过去了一段时日,蒋司业离开知源书院已快一个月之久。这段日子里,她仿佛不知疲倦的行者,穿梭在暗城的每一个角落。
她深入那充满神秘气息的地下交易场所,冷眼旁观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走过繁华却暗藏玄机的商业街道,倾听着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试图从这些细碎的信息中,拼凑出暗城的全貌。
渐渐地,她对暗城那盘根错节的势力分布、晦涩难懂的交易规则,都有了相当深入的认知。
然而,除了探索暗城,大部分时间里,蒋司业都在百无聊赖地等待着三爷的消息。那等待的时光,就像被拉长的丝线,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她常常坐在暂居之处,望着窗外发呆,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三爷承诺的那位器物老师的模样,猜测着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学识与技艺,能让三爷如此信誓旦旦地保证,会令自己满意。
这一日,温暖的阳光如同细密的金纱,透过斑驳的窗户,轻柔地洒落在蒋司业暂居的清幽小院中。蒋司业正坐在院内那张古朴的石桌旁,手中捧着一本古老的书卷,试图从字里行间寻觅一丝宁静。
可她的心思却全然不在书上,目光时不时地越过书卷,望向院外的小路,思绪早已飘向三爷承诺的器物老师一事,心中暗自思忖着,不知三爷那边进展如何。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那敲门声不紧不慢,却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蒋司业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她放下手中书卷,起身朝着院门走去,每一步都带着几分期待与疑惑。
当她打开门,只见两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女孩站在门口。站在左边的女孩,生得一双灵动的双眸,犹如山间清澈见底的清泉,顾盼生辉,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她率先开口,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拜见蒋司业。”她身旁的女孩则微微颔首,神情略显羞涩,白皙的脸颊上泛着淡淡的红晕,但那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目光中透着一种超乎年龄的坚定。
灵动的女孩接着说道:“我叫俞玫惠,她是舟梦寒。三爷叔叔说,您要是收下我们二人,就可以见到他给您找的器物老师了。”
蒋司业微微一愣,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心中暗自苦笑起来。她何等聪慧,立刻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门道,心想:这明摆着是激将法啊!看来这两个小姑娘着实让三爷头疼得厉害,否则以三爷的行事风格,断不会想出这么个法子来。
蒋司业微微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两个女孩,只见她们虽然年纪尚小,身形还有些稚嫩,但浑身却透着一股青春的朝气,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隐隐又有着一股坚韧之气,仿佛再多的困难都无法让她们低头。
蒋司业思索片刻,心中清楚三爷既然使出这招,想必也是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再者,自己来到暗城,本就为寻觅器物老师,以解书院燃眉之急,如今三爷以这两个女孩作为筹码,虽有些无奈,但也不失为一种推动事情进展的方式。
她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温和,轻声说道:“你们二人且先进来吧,咱们慢慢说。”说罢,侧身让开道路,将两个女孩迎进了小院。
两个女孩轻移莲步,缓缓迈进院子,脚步中带着初来乍到的些许拘谨,却又难掩对周遭环境的好奇。俞玫惠率先打破沉默,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如同清晨山林间欢快的鸟鸣,在小院中清脆地回荡:“蒋司业,三爷深知书院规矩向来严苛,犹如铁律一般不可轻易撼动,他老人家千叮万嘱,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您为难的。”
语罢,俞玫惠转过身,动作娴熟地从身后背着的一个绣工精美的布袋里,小心翼翼地开始往外掏出器物。只见她神情专注,宛如对待稀世珍宝一般,每拿出一件,都轻缓地放在石桌上。
最先亮相的,是一尊造型古朴的青铜鼎。那青铜鼎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散发着庄重威严的气息。鼎身上镌刻的纹路细腻繁复,似是描绘着古老祭祀的宏大场景,又似在诉说着岁月长河中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紧接着,俞玫惠又捧出了一枚散发着幽光的玉琮。那玉琮质地温润,仿佛凝聚了天地间的灵秀之气,触手生温,隐隐透着一股神秘而古朴的力量,仿佛能将人带入遥远的古代文明。
随着俞玫惠的动作,石桌上的器物越来越多,有造型奇特的玉佩,雕刻着栩栩如生瑞兽的玉璧,还有散发着淡淡光泽的青铜剑,剑身纹理精美,仿佛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符文。俞玫惠一边将器物一一摆放整齐,一边言辞恳切地说道:“司业,这些可都是我家传的器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家族数代人的心血与传承,有着独特的来历和深厚的底蕴,在我们家族中,一直被视作珍宝。三爷说,它们足以为书院证道,为书院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发展提供莫大的助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