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龙威所至无特权
三日后,是“农役”集中出发的日子。
长安城外的官道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看着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老爷们,此刻穿着粗布衣衫,背着简单的行囊,被士兵押着,排成长队,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有解气,有好奇,也有几分看热闹的戏谑。
“快看,那不是崔家的小公子吗?平日里连走路都要丫鬟扶着,今天要自己扛锄头了!”
“还有卢家的那个胖子,听说一顿饭要吃十个馒头,到了田里,看他还怎么吃!”
“活该!让他们也尝尝咱们的苦!”
队伍中的世家子弟,有的低着头,满脸羞愧;有的强装镇定,却掩不住眼底的恐慌;还有的偷偷抹眼泪,像被爹娘抛弃的孩子。
有几个心高气傲的世家子弟,试图反抗。范阳卢氏的一个子弟,在士兵催促他快走时,怒声呵斥:“放肆!知道我是谁吗?敢对我动手?”
士兵面无表情,直接上前,一把将他拽倒在地:“陛下有旨,农役期间,无分贵贱,只论劳绩。再敢顽抗,按律杖责!”
那子弟被摔得狼狈不堪,看着周围百姓的哄笑,终于蔫了下去,灰溜溜地爬起来,跟着队伍往前走。
崔玄龄站在府门口,看着自己的孙子被押走,孙子回头望了他一眼,眼中满是怨恨与不解。崔玄龄别过头,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道旨意,不仅是对世家子弟的惩罚,更是对整个世家阶层的一次重创。他们世代积累的优越感,将在田垄间被彻底碾碎。
田垄劳役:纨绔子弟变泥人
京畿的农田里,成了世家子弟们的“新课堂”。
起初,这些养尊处优的“农役”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握着锄头的手被磨出血泡,插秧时不是插歪了就是插深了,浇水时笨手笨脚,把自己弄得浑身是泥。
“动作快点!磨蹭什么!” 监督他们的老农,手里拿着一根鞭子(只作威慑用),大声呵斥。这位老农曾被崔家强占过土地,如今看着昔日不可一世的崔家公子在自己面前狼狈不堪,心中别提多解气了。
崔家的小公子,细皮嫩肉的手被锄头磨破,疼得眼泪直流,却不敢停下——昨天有个世家子弟偷懒,被当场杖责,惨叫声至今还在他耳边回响。
卢家的胖子,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受过这种苦?才劳作了一个时辰,就累得瘫倒在地,大口喘着气,被太阳晒得头晕眼花。
“起来!接着干!” 老农上前,用鞭子柄捅了捅他,“你们这些少爷羔子,吃着百姓的粮,住着百姓的汗,干点活怎么了?”
胖子只能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干活,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混着泥土,把脸弄得像个花猫。
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身份”的落差。平日里,他们是别人巴结的对象,如今却要被农夫呼来喝去;平日里,他们锦衣玉食,如今却只能啃干硬的窝头,喝带着土腥味的井水;平日里,他们天黑后便能安睡,如今却要累得倒头就睡在简陋的窝棚里。
一个月后,这些世家子弟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的粗布衣衫沾满了泥土和汗渍,再也看不出往日的光鲜。他们学会了挥锄头、插秧苗、浇水施肥,虽然依旧笨拙,却不再像起初那样手足无措。
有一次,天降大雨,老农让他们去加固田埂,防止雨水冲毁秧苗。这些平日里最怕淋雨的世家子弟,竟没有一个退缩,跟着老农冒雨劳作,浑身湿透,却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雨停后,看着保住的秧苗,崔家的小公子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满足。
新篇气象:民心凝聚风气新
世家子弟的田垄劳役,像一场无声的革命,悄然改变着大唐的风气。
百姓们看着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人,如今在田间劳作,虽然依旧有怨气,却也渐渐生出了几分理解。他们发现,这些世家子弟并非天生就坏,只是被养坏了,在汗水的洗礼下,他们眼中的傲慢少了,多了几分踏实。
“那个崔家小子,今天帮王大爷挑水了,还挺有力气。”
“卢家的胖子,虽然笨,倒也不偷懒了。”
朝堂之上,少了世家的掣肘,新政推行得更加顺利。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遏制,寒门子弟有了更多晋升的机会,百姓的赋税减轻,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秦珪偶尔会微服私访,看着田垄间那些埋头劳作的“世家农役”,眼中没有幸灾乐祸,只有一种平静的坚定。他要的不是毁灭世家,而是让他们明白,世家的荣耀,不是建立在欺压百姓之上,而是建立在与百姓同甘共苦、共同守护大唐的根基之上。
一年后,劳役期满。
当这些“农役”们回到长安,走进熟悉的府邸时,家人几乎认不出他们。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与平和,少了往日的浮躁与傲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