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血案的调查,远比龙天策预想的更加艰难。博州刺史府对他的介入充满抵触,处处设绊;高唐太守徐质更是仗着背后有山东士族撑腰,销毁证据,威逼证人,甚至暗中派人试图阻挠夜影的调查。一时间,高唐县的水,被搅得越发浑浊。
龙天策知道,仅凭渤海一地的力量,想要撼动盘根错节的博州官场,揭开血案真相,难如登天。他需要一支绝对可靠、战力强悍、且与他心意相通的力量——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旧部兄弟。
一纸密信传千里,旧部星夜赴渤海
渤海郡王府的书房,烛火摇曳。龙天策铺开宣纸,提笔蘸墨,写下一封封密信。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简短的命令和一句“渤海需你,速来”,却足以让那些散落在各地的旧部,瞬间放下手中的一切。
第一封密信,送往千里之外的神都京兆府,收信人是夜凌。
夜凌,赤发黑眸,容貌极美,状若妇人,却生着一副铁打的男儿身。他左眼眉骨到眼角,有一道狰狞的疤痕,那是当年在睢阳保卫战时,为掩护龙天策留下的。此人杀伐果断,心思缜密,是龙天策最信任的铁杆兄弟和副手。接到密信时,他正在京兆府处理一桩棘手的刑案,看完信后,只对属下交代了一句“公事交接完毕,我往渤海一行”,便换上劲装,腰间挎着那柄伴随多年的“碎影”短刀,孤身策马,日夜兼程,奔赴渤海。
第二封信,送往河东睢阳,收信人是风影。
风影是龙天策最忠实的小弟,当年还是个街头乞儿,被龙天策所救,从此便死心塌地追随左右。他身形瘦小,却身法如鬼魅,擅长追踪、打探消息,是龙天策手中最锋利的“暗箭”。接到密信时,他正在帮睢阳知府巡查粮仓,看完信,二话不说,背上那柄特制的短弩,跟知府打了声招呼,便消失在夜色中,比驿马还快地向渤海赶去。
第三封信,同样送往睢阳,收信人是花蓉和赵胜。
这对母子,说起来颇有渊源——当年在睢阳,花蓉为救儿子赵胜,与龙天策打赌,若能在三日内筹集粮草,便让赵胜拜他为师。后来母子俩感念龙天策的恩情,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花蓉心思活络,善于交际,能在三教九流中周旋;赵胜则继承了母亲的韧劲,又学了一身好武艺,勇猛有余。接到密信时,母子俩正在自家的杂货铺算账,看完信,花蓉当即关了铺子,赵胜扛起母亲的行囊,母子俩雇了辆马车,向着渤海出发,一路还在为“这次龙大哥又要咱们办啥大事”打赌。
第四封信,送往河东平阳县,收信人是鲁大胜。
鲁大胜是个憨直的汉子,黝黑壮实,一手朴刀使得虎虎生风。他从汴州起就跟着龙天策,转战南北,忠心耿耿,如今被龙天策举荐,担任河东平阳县令,把个平阳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接到密信时,他正在县衙审案,看完信,一拍惊堂木:“案情暂押,本县往渤海一趟!” 当即脱下官服,换上铠甲,带上那柄跟随多年的朴刀,点了两名亲信衙役,快马加鞭,直奔渤海。
第五封信,送往汴州大相国寺附近的一家酒肆,收信人是鲁元达。
鲁元达是个酒肉和尚,破戒无数,却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徒手搏击。他本是汴州一个游方和尚,被龙天策“抓壮丁”留在身边,成了军中的“福将”。如今他在汴州开了家酒肆,日子过得逍遥。接到密信时,他正抱着酒坛酣睡,被送信的亲卫摇醒,看完信,打了个酒嗝,嘟囔道:“龙小子又惹事了……” 却还是抓起靠在桌边的铁棍禅杖,锁了酒肆,趔趄着上了马,嘴里还念叨着“到了渤海,得让他请我喝三天好酒”。
第六封信,送往河北道的一处军营,收信人是林冲。
林冲善使长槊,勇猛过人,尤其擅长阵前斩将,当年在怀朔镇之战中,曾一槊挑落薛延陀三名先锋,威名远扬。接到密信时,他正在操练士兵,看完信,将长槊交给副将,沉声道:“替我掌营三日,我去去就回。” 翻身上马,长槊斜背在身后,一路疾驰,杀气凛然。
第七封信,送往凉州边军,收信人是吴天狼。
吴天狼生有一双异瞳,左眼漆黑,右眼雪白,容貌凶悍,性情暴戾,却对龙天策服服帖帖。他擅长先登陷阵,一把九环大金刀挥得风雨不透,是战场上让人闻风丧胆的猛将。接到密信时,他刚从与吐蕃的小冲突中回来,浑身浴血,看完信,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将九环刀扛在肩上,对亲卫道:“告诉将军,天狼去渤海给龙郡王助阵!” 跨上战马,如同一道黑色旋风,奔向东方。
唐皇默许藏深意,旧部云集势已成
就在龙天策调集旧部的同时,神都太极殿内,秦正阳拿着龙天策关于高唐血案的奏报,看了良久,却迟迟没有批复。
李德全在一旁伺候着,见陛下眉头紧锁,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龙郡王的奏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