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大通经注

作品:道藏辑要|作者:用户68674337|分类:历史|更新:2025-07-11 10:50:00|字数:2054字

三经同卷藏五

太上大通经注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眞经注

三经同卷藏五

太上大通经注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眞经注

三经同卷藏五

太上大通经注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眞经注

三经同卷藏五

太上大通经注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眞经注

太上大通经注

都梁参学清庵莹蟾子李道纯注

太上谓无上可上大通谓无所不通经谓

登眞之径路衆所通行之道也首章云无

形无体谓眞空妙理最上一乗之妙也即

太上之义次章云如空无相谓四通八达

无所窒碍即大通之义也下章云无相无

爲广无边际谓大道至广至大至妙无穷

日用之间头头显露此所以爲经也

先天而生显诸仁生而无形藏诸用後天而

存所存者神存而无体神无方易无体然而

无体隂阳不测未甞存也运化不息故曰不

可思议妙用无穷

右眞空一章原道之始也子曰天何

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即先天而

生生而无形之义也中庸曰视之而

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违即

後天而存存而无体之义也然而无

体故运化生成而无穷也非穷理尽

性者其孰能与於此故授之以玄理

静爲之性寂然不动心在其中矣感而遂通

动爲之心见物便见心性在其中矣无物心不

见心生性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性现心灭

种种法灭如空无相大象无形湛然圆满通

上彻下

右玄理章原性之元也中庸曰喜怒

哀乐未发之谓中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即静爲之性之义又曰发而皆

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即动爲之心之义性本静非心则不

见心本静非动即不见因物见心潜

心见性性寂知天是谓通也苟或心

随物转性所以忘也故曰心生性灭

设若潜心入寂性所以现也故曰心

灭性现盖性如虚空动与不动当寂

见与不见常明一切物来相挠如片

云点虚空相似太清还受点也无旣

不受点则湛然圆满我之性天亦复

如是

大道无相故内其摄於有养其无象象故常

存眞性无爲故外不生其心无所用心心故

常存如如自然广无边际无爲则无不通对

境忘境不沉於六贼之魔我不逐境境无干

我居尘出尘不落万縁之化我不立尘尘不

染我致静不动大定致和不迁大慧慧照十

方大明虚变无爲大通

右玄妙章明道之理也故次之以玄

理章洞古经云养其无象象故常存

即大道无相之义孟子曰无爲其无

所不爲即眞性无爲之义内无相则

如如自然外无爲则广大悉备祖师

谓丹田有寳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

禅即此义也对境忘境何魔之有居

尘岀尘何縁之有縁息则性静魔息

则心和致静则不动致和则不迁二

理兼持则圆明普照神变无方也

颂曰有法悟无法心随法生法随心灭无修

解有修性本无修修即非性包含万象体心

空性寂无所不容不挂一丝头才染一尘即

成渗漏

右颂言其体用也体之则无用之则

有所以自有法顿悟无法因无修勘

破有修至於有无不立心法双忘体

同太虚包罗无外大道之理至是而

尽矣

太上大通经注终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道藏辑要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道藏辑要》,方便以后阅读道藏辑要太上大通经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道藏辑要太上大通经注并对道藏辑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