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一 巳六

作品:道藏辑要|作者:用户68674337|分类:历史|更新:2025-07-10 12:07:20|字数:11088字

渝求其方则无隅不知其爲大方求其器

则晩成不知其爲大器求其音则希声不

知其爲大声求其像则无形不知其爲大

像下士所以每大笑之夫道隐无名知者

固少然善贷万物而不遗全生养命足以

成功而有余未有如道者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御注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天

一而地一次之水生而火次之精具而神

从之天肇一於北地耦二於南人成位於

三三才具而万像分矣号物之数谓之万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计

碧虚子陈景元曰道者虚之虚者也无之

无者也然之然者也混同大无冥寂渊通

不可名言者也然而动出变化则谓之浑

沦浑沦者一也浑沦一气未相离散必有

神明潜兆于中神明者二也有神有明则

有分焉是故清浊和三气噫然而出各有

所归清浊和者三也是以清气爲天浊气

爲地和气爲人三才既具万物资生故曰

三生万物

涑水司马光曰道生一自无入有一生二

分阴分阳二生三济以中和

颍滨苏辙曰夫道非一非一及其与物爲

偶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则非一

也一与一爲二二与一爲三自是以往而

万物生虽有万不同而莫不负阴抱阳冲

气以爲和盖物生於三而三生於一理之

自然也

陆佃曰道生一一者盖大极也一生二二

者阴阳也一生三三者冲气也有阴有阳

而阴阳之中又有冲气则万物於是乎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此显道之始其

理至微其言至玄自悟始得不可以口传

而象比故曰大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

陈象古曰一谓朴之始也二天之体也三

地之形也天地既判万物遂生情欲之繁

不能守一矣

叶梦得曰此盖明道分而爲一虽裂而爲

阴阳而一阴一阳亦不离乎道之所一是

故道生一而阴阳各得其一惟一乃能爲

二故阴阳配而爲二二具而一存乎其间

则爲三三散而爲和气以生万物则万物

亦得其三之一以抱负乎阴阳是终始未

见一物之外乎一也

清源子刘骥曰道生一气一气运转而生

阴阳二气二气变化而生天地人三才三

才既具万物资生

晦庵朱熹曰道即易之大极一乃阳数之

奇一乃阴数之耦三乃奇耦之积其曰二

生三者犹所谓二与一爲三也若直以一

爲太极则不容复言道生一矣与列子易

变而爲一之语正同所谓一者皆形变之

始耳不得爲非数之一也

黄茂材曰知其所以常存而不灭者然後

可以语长生道生一矣一之中而道常存

一生二矣二之中而一常存二生三矣三

之中而二常存三生万物矣而万之中三

常存人与万物同生者也诚能思之则其

所以生我者非三乎所以生三者非二乎

所以生二者非一乎所以生一者非道乎

故知道者常存而不灭不知道者堕於数

数尽而止乌能以长生

林东曰道生一至於三而止即庄子所谓

一与言爲二二与一爲三是也物生於三

三生於一理之自然者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爲和

御注曰阴止而静万物负焉君子所以日

入而息阳融而亨万物抱焉圣人所以向

明而治必有阴阳之中冲气是已

碧虚子陈景元曰负背也抱向也夫动物

则畏死而趋生植物则背寒而向暖物之

皮质周包于外皮质阴气之所结也故曰

负阴而骨髓充实于内骨髓阳气之所聚

也故曰抱阳冲和之气运行于其间所以

成乎形精也夫冲和之气盛全则形精不

亏而生理王也冲和之气衰散则形精相

离而入于死地也

涑水司马光曰万物莫不以阴阳爲体以

冲气爲用

临川王安石曰字说冲气以天一爲主故

从水天地之中也故从中

陆佃曰道家谓之冲气医家谓之胃气故

五脏之脉无胃气则死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形质者有而碍

故曰阴神气虚而灵故曰阳冲气以爲和

形假神而动神托形而用形与神非冲气

则不能和於内外之用

陈象古曰阴阳道之妙用也负则在外抱

则在内冲而用之不失其和也

清源子刘骥曰冲气者自然中和之气非

阴非阳不离阴阳可以调和阴阳然天下

之至柔也是犹孤寡不谷名之至贱而王

公自以爲称

黄茂材曰庄子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

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

物生焉此言天地之阴阳至於万物之阴

阳亦然阳必负阴阴必抱阳阴阳合而冲

和之气生

程大昌曰列子曰清轻者上爲天浊重者

下爲地冲和气者爲人言能虚中以承清

浊之会者是其和之得以成体者也张湛

释之曰阴阳气偏交会而气和气和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道藏辑要》,方便以后阅读道藏辑要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一 巳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道藏辑要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一 巳六并对道藏辑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