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王融《法乐辞?歌得道》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4 11:58:31|字数:5982字

法乐辞?歌得道

王融

明心弘十力,寂虑通四禅。

青禽承逸轨,文骊镜重川。

鹫岩标远胜,鹿野究清玄。

不有希世宝,何以导蒙泉。

……

赏析:

《法乐辞·歌得道》是王融创作的一首以宣扬佛法、赞叹得道境界为主题的诗歌。诗作围绕佛法修行、得道的过程与意义展开,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虔诚向往。

一、修行之法与境界追求

1. “明心弘十力,寂虑通四禅”:此句直入修行核心。“明心”是对自我内心的深度洞察与净化,力求摆脱世俗烦恼与无明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觉醒。“弘十力”中的“十力”是佛教用以形容如来(即佛陀)所具备的十种特殊智力,涵盖了对因果、业报、禅定等多方面的洞察能力,象征着佛法无边的智慧与力量。诗人表明通过“明心”这一内省过程,能够弘扬佛法蕴含的强大智慧与能力。“寂虑”强调内心的寂静与专注,在排除杂念的状态下,“通四禅”。“四禅”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境界,通过逐步深入的禅定,实现心的平静与解脱,由浅至深,从初禅的离欲而生喜乐,到四禅的不苦不乐、舍念清净。这两句体现了佛法修行注重内心修持,通过明心见性与深度禅定,追求精神升华与智慧开启。

二、得道之奇妙与祥瑞

1. “青禽承逸轨,文骊镜重川”:诗人运用富有浪漫色彩的意象描绘得道后的奇妙情境。“青禽”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祥瑞或信使,在此暗示着在修行得道过程中,仿佛有神秘而吉祥的引导者相伴,“承逸轨”表示沿着超凡脱俗的轨迹前行,象征着修行者在得道之路上遵循着神圣指引。“文骊”指毛色华丽的骏马,它的身影“镜重川”,倒映在层层河流之中,营造出宁静、美好的画面。一方面展现出得道境界的超凡脱俗与美好,另一方面,这一美好意象倒映于世间,或许象征着修行者的得道境界对周围世界产生的美好影响,如同美好的事物倒映在川流中,给世界留下印记,增添了诗歌的神秘与浪漫氛围。

三、佛法传承与奥义探究

1. “鹫岩标远胜,鹿野究清玄”:此句借助佛教圣地阐述佛法传承与对奥义的探究。“鹫岩”即灵鹫山,是佛教极为重要的圣地,佛祖曾在此讲经说法,其地位崇高,“标远胜”表明灵鹫山在佛法传承与修行境界的认知中,代表着高远超凡的境界,是修行者追求的目标。“鹿野”指鹿野苑,是释迦牟尼佛初次说法,度化五比丘之处,象征着佛法传播的开端。“究清玄”表示在此深入探究佛法的清净玄妙之理。这两句体现了佛法传承的延续性,从佛法诞生的鹿野苑,到象征高深境界的灵鹫山,修行者不断追求佛法的高深奥义,深入探究佛法的清净玄妙,反映出对佛法的尊崇与不懈追求。

四、佛法对众生的引导意义

1. “不有希世宝,何以导蒙泉”: “希世宝”在此象征佛法,佛法如同稀世珍宝般珍贵,能开启智慧、引导众生解脱。“蒙泉”将众生处于蒙昧、未开化的状态比作泉水未被引导而四处漫流。此句以反问形式,强调佛法对于引导众生的不可或缺性,若无佛法这一稀世珍宝,就无法引领蒙昧众生走向光明与解脱。点明诗歌主旨,即修行佛法、追求得道不仅是个人精神升华,更在于以佛法引导众生摆脱蒙昧,实现群体的精神觉醒与解脱,升华诗歌对佛法价值与意义的阐释。

五、艺术特色

1. 用典丰富,内涵深刻:诗歌大量运用佛教典故,如“十力”“四禅”“鹫岩”“鹿野”等,使诗歌承载深厚的佛法教义,丰富了诗歌内涵,展现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与研究,让熟悉佛教文化的读者能深刻领会其中精妙,同时也为不熟悉的读者打开了解佛法文化的窗口。

2. 意象优美,富有浪漫色彩: “青禽”“文骊”等意象营造出超凡、美好的氛围,使诗歌在阐述严肃佛法主题时,不失浪漫与灵动。青禽引导、文骊倒映川流的画面,让读者对得道境界产生美好遐想,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与吸引力,使读者更易沉浸于诗歌所营造的佛法世界。

……

解析:

1. 明心弘十力,寂虑通四禅

- 核心意象与内涵: “明心”意味着让内心变得清明、澄澈,摆脱世俗的烦恼与无明,是修行者追求心灵觉醒的关键一步。“弘十力”中的“十力”,在佛教教义里,是指佛陀所具备的十种特殊智力,包括知觉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报智力等,象征着佛法无边的智慧与力量。“明心弘十力”表明通过内心的修行与觉悟,来弘扬佛法强大的智慧与能力。“寂虑”强调内心的寂静、专注,排除杂念。“四禅”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高层次境界,通过深度的禅定,达到心的平静与解脱。此句意为凭借内心的寂静专注,从而通达四禅境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546章 王融《法乐辞?歌得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546章 王融《法乐辞?歌得道》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