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谢朓《齐雩祭歌?黑帝歌》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36:22|字数:7384字

齐雩祭歌?黑帝歌

谢朓

白日短,玄夜深。

招摇转,移太阴。

霜钟鸣,冥陵起。

星回天,月穷纪。

听严风,来不息。

望玄云,黝无色。

曾冰冽,积羽幽。

飞雪至,天山侧。

关梁闭,方不巡。

合国吹,飨蜡宾。

统微阳,究终始。

百礼洽,万祚臻。

……

赏析:

《齐雩祭歌·黑帝歌》是谢朓《齐雩祭歌》组诗中祭祀黑帝的篇章。在古代神话与阴阳五行观念里,黑帝对应冬季、北方,主掌闭藏。此诗通过对冬季景象、祭祀活动及对时令循环的思索,展现古人对冬季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来年福祉的祈愿。

一、冬日景象:渲染严寒肃杀氛围

1. 时空描绘:开篇“白日短,玄夜深”,从时间维度鲜明对比冬夏昼夜长短,突出冬季白昼短暂、黑夜漫长,给人以压抑之感。“招摇转,移太阴”描绘北斗星斗柄转动及月亮运行,暗示冬季时光流转,宇宙天体的运行与季节变化紧密相连,为全诗奠定神秘基调。

2. 声色刻画: “霜钟鸣,冥陵起”,以听觉“霜钟鸣”和视觉“冥陵起”相结合,营造出冬季的寒冷与阴森。钟声在寒霜中回荡,更显清冷;昏暗山丘在夜色中隐隐浮现,增添神秘与肃杀。“星回天,月穷纪”进一步强化时间流逝感,星辰运转、月亮完成一个周期,暗示一年将尽。

3. 风雪之景:“听严风,来不息。望玄云,黝无色”,从听觉与视觉描写凛冽寒风与黑色云层,寒风呼啸不停,乌云黝黑无光,展现冬季天空压抑、寒冷。“曾冰冽,积羽幽。飞雪至,天山侧”,用“曾冰”“积羽”描绘厚重冰层与堆积雪花,“冽”“幽”突出寒冷与静谧,“飞雪至”展现雪落场景,“天山侧”拓宽空间感,营造出寒冷、寂静且壮阔的冬季雪景。

二、祭祀活动:展现民俗与祈愿

1. 冬日之禁:“关梁闭,方不巡”描述冬季关闭关卡桥梁、减少巡视,反映古人顺应冬季闭藏特性,减少外出活动,以适应季节变化,保护自身安全与资源。

2. 蜡祭之礼:“合国吹,飨蜡宾”描绘全国举行蜡祭场景,人们吹奏乐器,款待宾客。蜡祭是年终祭祀百神的重要仪式,通过这种活动,人们感恩神灵一年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展现古人对神灵敬畏及对美好生活向往。

三、哲理思索:体现时令循环与祈福

1. 时令循环:“统微阳,究终始”,冬季虽寒冷至极,但阳气已开始孕育,体现古人对时令循环、阴阳转化的深刻认识。冬季是一年终结,也是新一年开始,蕴含着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哲理。

2. 福运祈愿:“百礼洽,万祚臻”,表明各种祭祀礼仪完备举行后,期待万千福运降临。此句点明全诗主旨,人们通过雩祭黑帝,举行隆重祭祀仪式,祈求在新一年里,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幸福安康。

四、艺术特色:情景理交融

1. 情景交融:诗中对冬季景象细致描绘,为祭祀活动与情感表达营造氛围。如严寒风雪景象不仅展现冬季特点,也烘托出人们对自然敬畏;祭祀场景描写,又与冬日闭藏氛围相呼应,使情与景紧密相连。

2. 理寓其中:在写景与叙事基础上,融入对时令循环的思考,将自然现象、祭祀民俗与哲理相结合,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体现古人对自然规律尊重与顺应,以及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认识。

……

解析:

1. 白日短,玄夜深

- 解析:这两句从时间维度点明冬季的显着特点。“白日短”直观地描述了冬季白昼时长明显缩短,阳光照耀大地的时间减少;“玄夜深”中,“玄”常象征黑色、幽深,形容冬季的黑夜漫长且深沉。这种昼短夜长的鲜明对比,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呈现,更营造出一种压抑、静谧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暗示着冬季万物收敛、潜藏的特性。

2. 招摇转,移太阴

- 解析: “招摇”指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古人通过观察北斗星斗柄(招摇)的指向来判断季节变化。“招摇转”表明随着季节进入冬季,北斗星斗柄转动到相应位置,暗示冬季的时令特征。“太阴”在古代天文学中指月亮,“移太阴”描绘月亮在冬季夜空中的运行轨迹,体现出冬季时间的流转以及天体运行与季节的紧密联系,反映古人对天象与季节关系的深刻认识。

3. 霜钟鸣,冥陵起

- 解析:“霜钟鸣”从听觉角度营造冬季氛围,“霜”点明季节,寒霜时节钟声响起,在寒冷空气中钟声更显清冷、悠远,增添了冬季的寂静与肃穆。“冥陵起”从视觉方面描绘,“冥”表示昏暗、幽深,“陵”指山丘,冬季夜晚,昏暗的山丘在夜色中隐隐浮现,仿佛从黑暗中“升起”,给人一种神秘、阴森之感,强化了冬季的肃杀氛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447章 谢朓《齐雩祭歌?黑帝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447章 谢朓《齐雩祭歌?黑帝歌》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