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 解析:“旅思”即羁旅之思,直接点明诗人此时的心境,“倦摇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长期旅途奔波而产生的疲惫不堪以及内心的烦乱不安。“摇摇”一词形象地传达出那种心神不定、思绪烦乱的状态。“孤游昔已屡”进一步说明这样孤独的旅行过去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此句通过对自己心境和过往经历的描述,强化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厌倦情绪和孤独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他长期漂泊在外的无奈与辛酸。
4.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 解析:“怀禄情”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一种积极态度,“欢”字表明他为能够得到俸禄、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而感到欣喜。在古代,获得官职、享受俸禄不仅意味着物质生活的保障,更代表着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沧洲趣”中的“沧洲”常被用来指代远离尘世的隐居之地,象征着一种隐逸避世的生活志趣。“协”字说明此次赴任宣城,在诗人看来既能够满足自己对仕途的追求,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向往自然、宁静的隐逸情怀。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心境,他试图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体现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思考与调适。
5.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 解析:“嚣尘”代表着尘世的喧嚣、纷扰和繁杂的事务,“自兹隔”表明诗人认为此次前往宣城任职,能够从此与这些尘世的烦恼相隔绝。“赏心”指的是让自己心情愉悦、感到满足的事物或情境,“于此遇”表示在前往宣城的旅途中或者在即将到任的宣城这个地方,诗人期待能够遇到这样让自己赏心悦目的事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宣城能够实现这种超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新环境的期待以及对过去尘世生活的厌倦。
6.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 解析: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个典故,据《列女传》记载,“玄豹隐于南山之雾,七日而不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南山的玄豹为了使自己身上的毛色更加润泽漂亮,能够抵御雾雨的伤害,藏在雾中七日不食。诗人说“虽无玄豹姿”,是自谦没有玄豹那样善于隐藏自己、远离祸害的资质。然而,“终隐南山雾”则表明他虽然自认为没有玄豹的本领,但依然决心像玄豹一样,借助宣城这个地方,远离尘世的纷扰和灾祸,过上一种相对宁静、隐逸的生活。此句以典故作结,巧妙地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含蓄而坚定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生活的追求,使整首诗在结尾处余味悠长。
……
句译:
1.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江水之路向西南无尽延伸 ,那归向大海的江流则向东北奔腾而去。
2.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在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能认出归来的船只 ,在云雾缭绕中可以分辨出江边的树木。
3.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羁旅愁思使我疲惫不堪且心神摇荡 ,这样孤独的游历过去已经有过许多回。
4.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我既因能获取俸禄而满心欢喜 ,又与那隐居江湖的志趣相契合。
5.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从此就能与尘世的喧嚣相隔绝 ,在此地有望遇见让人心生愉悦之事。
6.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我虽然没有玄豹那样善于隐藏的本领 ,但终究也能像它一样在南山的雾霭中隐居。
……
全译:
沿着江水向西南前行,道路漫长无尽,而江水却向东北奔腾流去。
在水天相接的遥远天际,能认出返航的船只,在云雾缭绕间,能分辨出江边的树木。
羁旅的愁思令我疲惫不堪,心神恍惚,这样孤独的游历,过去已经历多次。
我既为能得到俸禄而欣喜,又觉得此番境遇与隐居的志趣相符。
从此与尘世的喧嚣隔绝,在此处能遇见让人心畅神爽之事。
我虽没有玄豹那样深藏远害的本领,终究也能如它一般隐于南山的雾霭。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诗词一万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