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谢庄《与江夏王义恭笺》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32:29|字数:17134字

11. 家素贫敝,宅舍未立,儿息不免粗粝,而安之若命,宁复是能忘微禄,正以复有切于此处,故无复他愿耳

- 解析:谢庄表明自己家中向来贫困,连居住的宅舍都还没有置办。子女也只能吃粗劣的食物,但他对此安之若素。他并非能够忘却那微薄的俸禄,只是因为家中确实急需这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所以除了希望能保住这微薄俸禄以解决家庭困境外,没有其他过多的愿望。此句展现了他家庭的贫困状况,以及为了家庭不得不依赖这份俸禄的无奈,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处境,也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12. 今之所希,唯在小闲。下官微命,于天下至轻,在己不能不重。屡经披请,未蒙哀恕,良由诚浅辞讷,不足上感

- 解析:现在他所希望的,仅仅是能有一点清闲的时间。他认为自己这微小的生命,在天下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自己而言却至关重要。多次向朝廷陈述请求辞官,却没有得到怜悯和允许,实在是因为自己的诚意不够,言辞笨拙,不足以感动皇上。此句再次强调了他的请求和无奈,将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与未被批准辞官的现实相对比,突出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获得理解的遗憾。

13. 家世无年,亡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亡祖四十七,下官新岁便三十五,加以疾患如此,当复几时见圣世,就其中煎憹若此,实在可矜

- 解析:谢庄提及自己家族的寿命都不长,高祖四十岁去世,曾祖三十二岁去世,祖父四十七岁去世,而自己新年就三十五岁了,再加上身患如此严重的疾病,不知道还能在这圣明的时代存活多久。想到这些,内心焦虑痛苦不堪,实在值得怜悯。此句通过讲述家族短寿的情况,结合自身年龄和病情,进一步渲染了他对生命短暂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增强了请求辞官养病的情感力度,让人为之动容。

14. 前时曾启愿三吴,敕旨云“都不须复议外出”。莫非过恩,然亦是下官生运,不应见一闲逸

- 解析:之前他曾向朝廷请求到三吴地区任职,皇帝下旨说“都不须复议外出”,即不同意他的请求。他认为这或许是皇帝对他的格外恩宠,不想让他离开京城,但同时也感慨这似乎是自己的命运,总是不能得到一点清闲安逸的机会。此句通过讲述之前请求未被批准的经历,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无奈,进一步突出了他渴望摆脱繁忙事务、获得清闲的愿望。

15. 今不敢复言此,当付之来生耳。但得保余年,无复物务,少得养疴,此便是志愿永毕

- 解析:现在他不敢再提去三吴任职这件事了,觉得只能寄希望于来生。只求能够保住余下的生命时光,不再有繁杂的事务缠身,稍微能够调养疾病,这样他的心愿就算彻底达成了。此句表达出他对现实无奈的妥协,以及对平静养病生活的极度渴望,言辞间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力感。

16. 在衡门下有所怀,动止必闻,亦无假居职,患于不能裨补万一耳

- 解析:“衡门”指代简陋的居所,即使在简陋的家中有所想法,一举一动也必定会被知晓(暗示即便辞官也会关心朝廷事务)。他觉得自己即便不担任官职,也担心不能对朝廷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帮助。此句一方面体现出他对朝廷的忠诚与牵挂,即便渴望辞官养病,仍心系朝廷;另一方面也再次强调他求退并非对朝廷事务漠不关心,而是身体原因实在无法兼顾。

17. 入年便当更申前请,以死自固。公恩盼弘深,粗照诚恳,愿侍坐言次,赐垂拯助,则苦诚至心,庶获哀允

- 解析:新的一年到来,他便打算再次重申之前辞官的请求,并且下定决心,以死来坚持自己的请求。他深知江夏王刘义恭对他恩情深重,也大致能理解自己的诚恳心意,希望能在侍坐交谈之时,得到刘义恭的帮助。如此,他那痛苦而诚挚的心意,或许就能得到皇上的怜悯而被允许。此句以坚定的决心再次表明请求辞官的态度,同时向江夏王刘义恭求助,点明书信目的,希望借助刘义恭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愿望,言辞恳切,情感真挚。

……

句译:

1. 下官凡人,非有达概异识,俗外之志,实因羸疾,常恐奄忽,故少来无意于人间,岂当有心于崇达邪

我只是个平凡之人,没有超凡的气概、与众不同的见识,也没有超脱世俗的志向。实在是因为身体瘦弱多病,常常担心会突然离世,所以自幼就对人世间的功名利禄等事务没什么兴趣,又怎么会有心追求显贵发达呢?

2. 顷年乘事回薄,遂果饕非次,既足贻诮明时,又亦取愧朋友

近年来遭遇时运不佳,却意外地得到了超出自己本分的职位。这在圣明的时代足以被人嘲笑,也让朋友们为我感到羞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376章 谢庄《与江夏王义恭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376章 谢庄《与江夏王义恭笺》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