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赋
谢惠连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揜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
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
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
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
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
赏析:
《雪赋》是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意象,成为咏雪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一、主题思想
1. 借景抒情,传达复杂情感:表面上,文章围绕雪展开描绘,从雪的降临、形态到引发的赏雪情景,细腻呈现雪之美。实则借景抒情,借雪抒发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如“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借赏雪场景表达对岁月匆匆、相聚无常的哀伤。
2. 蕴含哲理思考:结尾乱辞部分,通过将雪与白羽、白玉对比,揭示雪“因时兴灭”“凭云升降,从风飘零”的特点,传达出顺应时势、不拘泥于固有节操的哲理,体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二、艺术特色
1. 构思精巧,层次分明:文章以梁王游兔园赏雪为背景展开。开篇营造岁暮天寒、愁云密布氛围,引出梁王召宾友赋雪。接着司马相如详述雪之始、雪之状,邹阳以歌和之,最后枚叔作乱总结,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2. 描写细腻,意象丰富:对雪的描写细致入微,“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生动展现雪飘落时的形态;“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用众多优美意象描绘雪后世界,将雪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 善用典故,增添底蕴:文中多处引用典故,如“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既丰富文章内容,又增添文化底蕴,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4. 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语言华丽优美,运用大量骈偶句,如“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
解析:
1. 岁将暮,时既昏。
- 解析:点明时间,一年即将结束,且正值傍晚时分 。“岁暮”常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慨,“昏”字营造出一种昏暗、朦胧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略带忧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2. 寒风积,愁云繁。
- 解析:进一步渲染环境,寒风不断聚集,愈发凛冽,愁云浓厚密集。“积”“繁”二字强化了寒冷与压抑之感,将这种阴沉的氛围推向高潮,暗示着人物内心可能同样充满愁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