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20:00|字数:6130字

7.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 解析:此句描写塞外恶劣的自然环境,狂风迅猛地从塞外刮起,沙尘碎石漫天飞扬。通过对疾风与沙砾的描写,渲染出边塞环境的严酷,为下文进一步描述战士们的艰难处境做铺垫,也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氛围。

8.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 解析:继续描绘恶劣环境对行军的影响。寒冷的天气让战马的毛瑟缩起来,如同刺猬的刺一般,而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也因寒冷变得僵硬,难以拉开。这两句从细节处生动展现出极寒天气给战士们带来的困难,从侧面体现出战士们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战斗的坚韧。

9.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 解析:在前面描绘战争紧张局势与艰难环境的基础上,此句笔锋一转,升华主题。指出在国家面临危难、世道混乱之时,正是考验臣子气节与忠诚的时候,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真正识别出谁是忠良之士。表达对忠诚勇敢之士的赞美,也激励着将士们在困境中坚守气节。

10.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 解析: 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投躯”表明战士们不惜献出自己的身躯,“报明主”体现出对君主的忠诚与报答之情,“身死为国殇”则表明即使牺牲生命,也是为国家而战,死得其所。表达出战士们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彰显出崇高的爱国情怀,使全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

句译:

1.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边境岗亭传来插着羽毛的紧急征兵文书,烽火一路传递,消息直抵京城咸阳。

2.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被征召的军队屯驻在广武,又分派兵力去援救朔方。

3.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深秋时节,弓弦与箭杆因干燥而变得强劲,敌人的阵营精锐且强大。

4.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天子听闻军情后愤怒地按剑而起,传递军情和命令的使者在路上往来不断。

5.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军队如雁群排成行列沿着石头小路前行,士兵似鱼群前后连贯地渡过飞架的桥梁。

6.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军中箫鼓演奏的乐曲流露出汉人的情思,军旗与铠甲都落满胡地的霜雪。

7.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狂风迅猛地从塞外刮起,沙尘碎石漫天飞扬。

8.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战马的毛瑟缩得像刺猬一样,用兽角装饰的硬弓因寒冷难以拉开。

9.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国家危难之时才能看出臣子的气节,世道混乱之际方可识别谁是忠良之士。

10.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战士们愿献出身躯报答圣明的君主,即便牺牲生命也是为国家而死,死得其所。

……

全译:

边境的岗亭忽然升起了告急的羽檄,那传递军情的烽火一路疾奔,直传入了咸阳。

应征的军队迅速屯扎在广武,又分出兵力奔赴朔方救援。

深秋时节,气候干燥,弓箭愈发强劲,而匈奴的军阵精锐又豪强。

天子闻报,愤怒地按剑而起,传递军情与诏令的使者,在路上往来络绎不绝。

军队沿着蜿蜒的石径,如雁行般有序前行;士兵们依次渡过飞桥,似鱼群般连贯。

军中的箫鼓乐声,流淌着汉家子弟的思乡之情,而军旗与铠甲,都已披上胡地的寒霜。

狂风从塞外猛烈地刮起,沙尘碎石漫天飞扬。

战马冻得毛瑟缩起来,如同刺猬,就连那角弓,也因寒冷而难以拉开。

在这国家危难的时刻,才看得出臣子的气节;世道混乱之际,方能识别谁是忠良。

战士们不惜投身疆场,以报答圣明的君主,即便身死,也要成为为国牺牲的烈士。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诗词一万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300章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300章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