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呜呼哀哉:
唉,悲痛啊!
32. 仁焉而终,智焉而毙,黔娄既没,展禽亦逝:
你以仁德立身而终,凭借智慧处世却离世,就如同黔娄、展禽一样(皆为古代贤德之人)。
33. 其在先生,同尘往世,旌此靖节,加彼康惠:
对于先生你,虽然与尘世一同过往(指离世),但彰显你“靖节”的谥号,堪比黔娄的“康”、展禽的“惠”(皆为美谥)。
34. 呜呼哀哉:
唉,悲痛啊!
……
全译:
序文
美玉极为美好,却不会成为护城河里的宝物;桂树与花椒确实芳香,却并非园林中常见的果实。难道是它们刻意喜好僻远幽深之处吗?只是因为它们本性独特罢了。所以那些无需凭借外力就能来到身边的东西,是因为人们有所借助利用;而那些接踵而来(追求名利)的人,是因为他们品格鄙薄。像巢父、伯成子高那样高尚的行为,伯夷、商山四皓那样崇高的气节,他们把尧、禹当作普通老人,把周、汉的富贵看得微不足道。然而随着时代渐渐久远,他们的光辉精神未能延续,致使杰出的人才和美好的风尚隐没断绝,这难道不可惜吗?虽然当今的人,各自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但开始时走相同的道路,中途却改变方向的人很多。这怎么能发扬前贤的余光,使他们的风范流传呢?
晋朝有一位征士,是浔阳的陶渊明,他是隐居在庐山的人。他幼年时不喜欢玩耍,长大后有一颗质朴的心;学习不是为了成为名师,写文章只求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在人群中仍保持自己的孤独,与人交谈时常常沉默寡言。他年少时贫困穷苦,家里没有仆人。连打水舂米的力气活都难以承担,野菜豆类也供应不足。母亲年老,孩子年幼,他尽力奉养但生活物资匮乏。他追思田过关于侍奉双亲的主张,领悟到毛义捧檄为官是为了奉养亲人的心情。起初他辞谢了州府的多次任命,后来做了彭泽县令。由于自己的思想与世俗不合,他便弃官去追求自己的爱好。于是他摆脱世俗的纷争,立志于尘世之外,隐居在深山中,从此远离尘世。他浇灌菜畦,卖菜为生,用来供应祭祀用的简单食物;编织麻鞋、芦席,来补充粮食的费用。他喜欢奇异的书籍,生性爱酒,摒弃繁琐的事务,养成了简约旷达的性格,大概就是所说的能摒弃国家爵位的尊贵,使家人都忘却贫穷的人吧?朝廷下诏征召他为着作郎,他称病不去。享年若干岁,在元嘉四年某月某日在浔阳县某里去世。近处相识的人悲痛哀悼,远方的人士也为之伤情。行善得福的报应难以知晓,唉,多么善良正直的人啊。
人的德行靠诔文来显扬,名声因谥号而更加崇高,如果符合道德正义,贵贱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像陶渊明具有宽厚安乐善终的美德,喜好廉洁、克制自己的操守,符合谥法的规定,也不违背他生前的志向。所以询问他的各位好友,认为应该给他定谥号为“靖节征士”。
诔辞
万物崇尚独自生长,人本来就应该特立独行。这哪里是因为遇到了好时机,又怎么能说是世代相传的呢?唉,像陶渊明这样的人,追慕古代的贤人,隐藏自己出身大族的身份,轻视那些功名官爵。他和睦亲族的行为,出于自然而非外力督促;他信守诺言,比季布的话还重要。他廉洁深沉,简约高洁,坚贞平和,纯粹温良,温和之中又有峻峭的一面,学识广博却不繁琐。依顺世俗就会随波逐流,违背时俗就会被视为怪异,这两种情况只要有其一,都不能默然置之。哪里像陶渊明先生,顺应自己的内心而违背世俗之事,害怕荣耀,喜好古风,轻视自身,看重志向。当世的霸主对他虚心以礼相待,州郡的长官推重他的风范,他以义行奉养双亲,心中不忘国家。人秉承着常性,他既不拘谨也不傲慢,他的爵位如同下等的士人,俸禄和上等的农夫相等。人的胸怀气量难以衡量,出仕与归隐却有迹可循。司马相如弃官而去,郑朴自己辞去官职。你能领悟到这些道理,你的领悟是多么透彻啊。
他写下《归去来兮辞》,远离尘世,独善其身。他已然超脱旷达,无论身处何地都顺遂心意。在故乡的山峦间汲取清泉,在家乡的树林边修建屋舍。清晨的烟雾,傍晚的云霞,春天的和煦,秋天的阴凉,他时而陈列书籍、整理书卷,时而摆酒弹奏琴弦。他生活秉持勤俭节约,自身又饱受贫困与疾病困扰。别人会为此忧愁,而他却坦然面对命运。他甘愿隐居过着闲适的生活,多次推辞朝廷的征聘。这并非只是表明他的正直,更是他坚守道的本性。命运纷繁复杂如水流旋转,善恶报应却渺茫难测。谁说上天会眷顾仁人,这实在让人对所谓的明智产生怀疑。都说上天高远,为何违背这种(善有善报)的道义?践行诚信又该凭借什么,想要顺应天理又该如何安置自己?他中年时,染上疟疾。但他视死如归,面对凶险如同面对吉祥之事。他不尝试服药,也不担忧祈祷祭祀之事。安然地走向生命的终结,怀着平和的心境永远离去。唉,悲痛啊!
恭敬地追述“靖节”的生平,遵循他的遗愿。他生前不追求富足,去世后也不要求丰厚的丧葬。简化讣告,拒绝赙赠,简化丧事,减少陪葬。在地上挖个坑,很快就下葬。唉,悲痛啊!
我怀着深切的心情追念过往,随着时光流逝情感愈发深厚。自从你独居(归隐)后,我也有了更多闲暇时光。我们情谊融洽,居所相邻,白天一同休憩,夜晚一起游乐,无需舟船车马(形容往来方便亲密)。回想起昔日私下的宴饮,我们举起酒杯相互劝诫。独自坚守正道的人处境危险,过于刚正不阿就会遇到阻碍。贤哲之人或隐或显,这些都记载在从前的典籍中。可供借鉴的例子并不遥远,我曾以这些道理规劝你,你也铭记于心。你对此深感忧虑,发自内心地回应,违背众人容易招致怨恨,忤逆时风往往率先受挫。自身的才能并非实在可靠(指在现实中可能不被完全认可),荣耀的名声也会停歇。你那睿智的话语已永远消逝,今后还有谁来规劝我改正缺点呢?唉,悲痛啊!
你以仁德立身而终,凭借智慧处世却离世,就如同黔娄、展禽一样(皆为古代贤德之人)。对于先生你,虽然与尘世一同过往(指离世),但彰显你“靖节”的谥号,堪比黔娄的“康”、展禽的“惠”(皆为美谥)。唉,悲痛啊!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诗词一万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