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末臣庸蔽,敢同献赋:
- 解析:作者自谦为“末臣”,称自己平庸浅陋,却冒昧地应命献上这篇赋。这是古代文人在创作应制文章时常有的谦辞,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恭敬,又引出下文对赭白马的详细描述。
16. 惟宋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
- 解析:点明时间为宋朝建立后的第二十二年,此时宋朝的伟大功业光照历代。强调宋朝的昌盛,为下文进一步歌颂国家的繁荣和马的不凡做铺垫,突出时代背景与主题的关联。
17. 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
- 解析:描述宋朝在军事上威武正义,军队严整有序;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十分完善,广泛深入。从文武两方面展现国家的强盛与繁荣,体现出宋朝的全面发展,为赭白马的出现营造出一个盛世环境。
18. 泰阶之平可升,兴王之轨可接:
- 解析:表明天下太平,可沿着通往兴盛的道路稳步前行,如同前代圣王的轨迹一般。将宋朝与前代兴盛王朝相类比,暗示宋朝的繁荣昌盛具有历史延续性,强调国家正处于兴盛时期,也从侧面反映出赭白马作为祥瑞的象征意义。
19. 访国美于旧史,考方载于往牒:
- 解析:为了彰显当下的盛景,作者从旧史典籍中探寻国家兴盛的事迹。通过追溯历史,为宋朝的繁荣寻找历史依据,使文章更具历史厚重感,同时也暗示宋朝的繁荣与前代圣世一脉相承。
20. 昔帝轩陟位,飞黄服皁:
- 解析:列举古代帝王与宝马的故事,传说黄帝即位时,有飞黄神马供其驾驭。以黄帝时期的祥瑞之马为例,引出下文更多关于马与帝王的典故,将赭白马与古代祥瑞之马相联系,提升赭白马的历史文化地位。
21. 后唐膺箓,赤文候日:
- 解析:提及后唐接受天命时,有带有赤色花纹的神马应时而现,等待着日出。继续引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强化了马作为祥瑞象征与帝王统治的紧密联系,为下文歌颂赭白马及宋朝统治做铺垫。
22. 汉道亨而天骥呈才,魏德楙而泽马效质:
- 解析:阐述汉朝国运亨通时,有天骥展现才能;曹魏德行美好,有泽马贡献自己的资质。通过列举汉魏时期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历代圣明之世都有宝马出现,暗示宝马与国家昌盛、帝王圣德之间的关联,从而为歌颂宋朝与赭白马提供历史依据。
23. 伊逸伦之妙足,自前代而间出:
- 解析:总结前文,指出那些超凡绝伦的良马,在前代就不时出现。强调良马作为祥瑞象征并非偶然,而是历代皆有的现象,为引出宋朝的赭白马做铺垫,暗示赭白马也是这一祥瑞传统的延续。
24. 并荣光于瑞典,登郊歌乎司律:
- 解析:说明这些良马与其他祥瑞一同闪耀光芒,其事迹被记载在祥瑞典册中,还被纳入郊祀之歌,由乐官传唱。强调良马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祥瑞象征,还成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了马的神圣意义。
25. 所以崇卫威神,扶护警跸:
- 解析:解释这些良马的作用,它们用于尊崇护卫帝王的威严与神灵般的地位,在帝王出行时起到清道警戒的作用。突出马在维护帝王尊严和统治秩序方面的重要功能,表明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6. 精曜协从,灵物咸秩:
- 解析:良马与日月星辰等精气光辉相互呼应,各种灵物都按照秩序呈现。描绘出一幅祥瑞和谐的景象,暗示在圣明的统治下,万物皆顺,进一步强调马作为祥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国家的繁荣昌盛是顺应天意、万物和谐的结果。
27. 暨明命之初基,罄九区而率顺:
- 解析:到了宋朝受天命建国之初,天下九州都纷纷归顺。再次强调宋朝建立时的盛况,四方顺服,展现出国家建立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为下文描述宋朝的繁荣和赭白马的出现做铺垫。
28. 有肆险以禀朔,或逾远而纳赆:
- 解析:描述远方的藩邦,有的凭借险要地势仍接受宋朝的正朔,有的跨越遥远距离前来进贡。通过对远方藩邦臣服的描写,进一步体现宋朝的影响力和统治范围之广,突出国家的强盛与威望。
29. 闻王会之阜昌,知函夏之充牣:
- 解析:听闻诸侯朝见天子的盛会繁荣昌盛,由此可知华夏大地物资丰饶。通过王会的盛况,侧面反映出国家的富足与昌盛,强调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繁荣景象。
30. 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 解析:宋朝汇聚天下各方的贤才,囊括四方的骏马。表明宋朝不仅人才济济,而且拥有众多良马,暗示在圣明统治下,国家广纳贤才和祥瑞之物,进一步彰显国家的繁荣昌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