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使洛
颜延之
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濲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
临途未及引,置酒惨无言。
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
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
赏析:
《北使洛》是颜延之的诗作,写于作者衔命出使北方之时,通过纪行展现了洛阳的残破,抒发内心复杂情感,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一、思想内容
1. 描绘洛阳破败,感慨历史兴衰:诗中“伊濲绝津济,台馆无尺椽。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生动刻画了洛阳历经战乱后的荒芜。伊水、洛水渡口断绝,台馆成废墟,宫殿布满鸟巢,城阙云烟弥漫,曾经繁华的古都如今衰败不堪。诗人借眼前之景,感慨历史兴衰无常,往昔的辉煌已消逝,留下的只有无尽沧桑,引发对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2. 表达使命沉重与迟暮之感:“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表明诗人身负朝廷使命,本应在王道推行、国家兴盛时效力,却无奈在暮年承担重任,心中满是迟暮之悲。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嗟叹,也暗示了国家在动荡局势下,人才任用的无奈与混乱,体现出诗人对自身与国家命运的忧虑。
3. 抒发旅途愁苦与漂泊之叹:从“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起,便渲染出旅途艰难。“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借阴冷的风、遮蔽天空的飞云,营造压抑氛围,烘托内心愁苦。“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直言离家远游错过美好时光,归期不定,自己如飞蓬般漂泊,深刻表达出漂泊之感与对未来的迷茫。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多处借景抒情。如“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描绘出野外阴风冷冽、飞云蔽天的景象,与诗人沉重、压抑的心情相呼应,使情与景紧密融合,增强情感感染力,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诗人的愁苦。又如“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衰败之景不仅是对洛阳现状的描绘,更饱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景中含情,情因景显。
2. 善用写实,真实感强:诗人以写实手法记录出使行程与洛阳见闻。从“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对行程路线的清晰叙述,到对洛阳城残破细节的刻画,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写实使诗歌具有历史纪实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衰败的时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3. 语言古朴,用词精准:诗歌语言古朴典雅,符合其深沉的情感基调。如“辍期运”“经始阔圣贤”等表述,富有古朴韵味。“绝”“无”“多”等词精准描绘出洛阳的衰败程度,“振”“瞀”生动展现出野外环境的恶劣,用词凝练准确,以简洁文字传达丰富情感与深刻内容。
……
解析:
1. 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
- 解析:“改服”意味着诗人改变自己原本的服饰,以适应出使的使命,暗示身份的转变。“饬徒旅”即整顿随从人员,做好出行准备。“首路”指踏上旅途,“局险艰”直接表明一开始踏上行程,就感受到前路充满艰难险阻。此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暗示此次出使任务的艰巨以及旅途将会面临的重重困难。
2.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 解析:“振楫”描绘出用力划船的动作,表明诗人从吴地的洲渚出发,通过水路开启行程。“秣马”是喂饱马匹,“陵楚山”则表示之后要骑着马翻越楚地的山峦,意味着行程从水路转为陆路,路途的转换体现出旅程的复杂与漫长。
3.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 解析:“途出”和“道由”都表示行进的路线。诗人详细描述自己的行程经过梁宋的郊野,又取道于周郑之间。这些古老的地名,不仅点明了地理位置,还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联想,暗示这片土地曾是文化繁荣、政治重要之地,如今却可能因战乱等原因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后文对洛阳的描写埋下伏笔。
4.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 解析:“前登”表示继续前行登上前往阳城的道路,“日夕”点明时间已至傍晚。此时诗人远远眺望三川大地。“三川”通常指伊水、洛水、黄河流域,这里是洛阳周边的重要区域,诗人在傍晚眺望这片区域,引发对洛阳的关注与联想,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洛阳的描写。
5.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 解析:“在昔”回顾过去,“辍期运”指往昔时运停滞,暗示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家或这片地区的发展遭遇挫折,时运不济。“经始”指开始经营创建,“阔圣贤”表示很长时间以来缺少圣贤之人来治理经营。此句从历史角度探讨洛阳衰败的原因,认为是长时间缺乏贤能治理,导致时运不佳,为洛阳如今的破败景象提供了历史层面的解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