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束皙《读书赋》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8:52|字数:14800字

26. 穷年没齿, 不易其纯。

- 解析:“穷年”指一年到头,“没齿”表示年老齿落,指一生。此句表明耽道先生即使到了年老之时,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纯真品性。说明读书对先生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贯穿一生,使他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对道的执着追求,强调读书对人品德修养的塑造作用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27. 此耽道先生之读书也。

- 解析: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前文所描述的就是耽道先生读书的状态、收获与境界,使文章主旨更加明确,收束有力,让读者对耽道先生热爱读书、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形象有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

句译:

1. 耽道先生, 荣华遗身。

沉醉于道的先生,将荣华富贵抛诸脑后。

2. 服膺坟典, 偃仰卷舒。

衷心信奉古代经典,或仰卧或起身,自如地翻阅书卷。

3. 有若吕梁之夫, 仰渊而企水; 曦颜之徒, 望岩而慕回。

就像吕梁那位善于游泳之人,仰望深渊便渴望入水;又似仰慕颜回的人,望见山岩就追慕颜回的品德。

4. 忽情想于古今, 瞻形神于耳目。

思绪在古今之间快速穿梭,通过耳目感知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

5. 钦大圣之弘慈, 悦至道之弥穆。

钦佩大圣之人的宏大慈悲,喜爱至道的宁静祥和。

6. 每至若季春之始, 肇发蛰之期。

每当到了季春之初,也就是冬眠动物开始苏醒的时期。

7. 含冰涤冻, 融雪涣澌。

冰雪消融,流水解冻。

8. 其气温, 其光熙。

天气变得温和,阳光明媚。

9. 和风起, 甘露曦。

温和的风轻轻吹起,甜美的露水逐渐蒸发。

10. 正颜色, 审威仪。

端正神色,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

11. 迈仁里, 游圣域。

迈着步伐走过仁厚之风盛行的里巷,遨游在圣人的思想境界中。

12. 逍遥无事, 幸为暇日。

逍遥自在,没有烦心事,庆幸拥有这样的闲暇时光。

13. 乃乘闲而靖思, 玩坟籍以游目。

于是趁着闲暇静心思考,赏玩古代典籍,纵目浏览。

14. 于是耽道先生, 道环枢中, 绩神内照。

这位沉醉于道的先生,将道视为核心,精神专注于内,深入思考。

15. 耽嗜坟素, 如味大牢。

极度喜爱、沉迷于古代典籍,就像品尝牛羊猪等美味佳肴一样享受。

16. 俯以察于地理, 仰以观乎天文。

俯身观察地理风貌,仰头观看天文现象。

17.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在片刻之间便能遍观古今之事,瞬间就可统揽四海之景。

18. 道在迩而求诸远, 事在易而求诸难。

有时候道理就在近处,却向远处寻求;事情本就容易,却往难处探究。

19. 验名实之相符, 校同异之所存。

检验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考察相同与差异之处。

20. 于是智者见之谓之智, 仁者见之谓之仁。

于是,智慧的人看到书中的道理便称之为智慧,仁德的人看到则称之为仁德。

21. 随其所好, 求无不得。

人们可随自己的喜好,在书中寻求,没有什么得不到的。

22. 抱瓮而汲, 不损其井; 操觚染翰, 不涸其源。

就像抱着瓮去井中汲水,不会使井水减少;拿起木简提笔书写,也不会使源头干涸。

23. 是故重华咏《诗》以终己, 仲尼读《易》于终身。

因此,舜一生咏诵《诗经》,孔子终身研读《易经》。

24. 原宪潜吟而忘贱, 颜回精勤以轻贫。

原宪潜心吟咏而忘却自身的贫贱,颜回精心勤勉地学习而看轻贫困。

25. 当涂而慕寂, 居家而颐神。

身处仕途却向往寂静,居家时则颐养精神。

26. 穷年没齿, 不易其纯。

即便到了年老齿落,也不改变自己的纯真。

27. 此耽道先生之读书也。

这就是耽道先生读书的情形。

……

全译:

有一位沉醉于道的先生,把荣华富贵抛在一边。他衷心信奉古代经典,整日与书卷相伴,或躺或起,随意地翻阅着书籍。

他对知识的渴望,就如同吕梁那位善泳者,仰望深渊就急切渴望投身水中;又似那些仰慕颜回的人,望见山岩便油然追慕颜回的高尚品德。他的情思在古今之间飞驰,通过耳目去洞察世间万物的外在形貌与内在神韵。他钦佩大圣之人的广大慈悲,喜爱那至高之道的宁静祥和。

每当到了季春之初,也就是冬眠动物开始苏醒的时节。这时冰雪消融,流水潺潺。天气变得温暖,阳光明媚灿烂。温和的春风轻拂,晶莹的甘露蒸发。先生便端正神情,审视自己的仪态。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过那充满仁厚之风的里巷,畅游在圣人的思想境界之中。此时他逍遥自在,恰逢闲暇之日。于是趁着这闲暇时光,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赏玩古代典籍,尽情地浏览品味。

这位沉醉于道的先生,将道视为生活的核心,精神专注内省。他痴迷于古代的典籍文献,那种喜爱就如同品尝牛羊猪齐全的丰盛美食一般。他既能俯身仔细考察地理风貌,又能仰头认真观测天文现象。在片刻之间,他便能遍览古今的历史变迁;转瞬之际,仿佛已将四海的壮阔尽收眼底。有时候,明明道理近在咫尺,他却偏要从远处去探寻其根源;明明事情看似简单,他却非要从难处去思索其中的深意。他仔细检验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认真考察相同点与差异点之所在。

于是,智慧的人从他所钻研的学问中看到了智慧的光芒,便称之为智;仁德的人从中感受到了仁德的力量,便称之为仁。无论人们有怎样的喜好追求,在这学问的海洋里,都能有所收获。就好像抱着瓮去井中汲水,井水不会因此而减少;拿起木简提笔书写,知识的源头也不会因此而干涸。

所以,舜一生都在咏诵《诗经》,孔子更是终身研读《易经》。原宪潜心吟诵,全然忘却自身的贫贱;颜回精心勤勉学习,丝毫不把贫困放在心上。这位先生身处仕途时向往内心的宁静,闲居家中时则注重颐养精神。即便岁月流逝,直至年老体衰,他也始终不会改变自己的纯真本性。

这便是沉醉于道的先生读书时的情形。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诗词一万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263章 束皙《读书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263章 束皙《读书赋》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