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矫矫庄王,渊渟岳峙。
- 解析:“矫矫”一词突出楚庄王卓越出众、不同凡响的特质。“渊渟岳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楚庄王比作深渊般沉静、稳重,又似山岳般屹立、威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楚庄王沉稳大气、庄重威严的君主风范,使楚庄王的形象在读者心中初步树立起来,彰显其作为一代霸主的非凡气质。
6. 冕旒垂精,充纩塞耳。
- 解析:这两句从细节处刻画楚庄王作为君主的形象。“冕旒垂精”,“冕旒”是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这里描绘楚庄王头戴冕旒,神情专注,“垂精”体现出他目光专注、精神矍铄,象征着君主的庄重与威严;“充纩塞耳”,“充纩”是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冕冠两侧,意在提醒君主不听无意义的谗言,表明楚庄王作为君主具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被谗言所迷惑,进一步丰富了楚庄王睿智君主的形象。
7. 韬光戢曜,潜默恭己。
- 解析:“韬光戢曜”意思是隐藏自己的光芒,“韬”和“戢”都有收敛之意,表明楚庄王不炫耀自己的权势和才华,懂得低调行事。“潜默恭己”指他默默修养自身品德,注重内在的自我提升,保持谦逊的态度。这两句体现了楚庄王的内敛与修养,强调他不张扬的性格特点,为其成就霸业所具备的内在品质做了铺垫,展现出一位有涵养、有谋略的君主形象。
8. 内委樊姬,外任孙子。
- 解析:此句阐述楚庄王的用人策略。“内委樊姬”,表明楚庄王在宫廷内部,将一些重要事务委托给樊姬,体现出他对樊姬的信任,也暗示樊姬具有处理宫廷事务和辅佐君主的能力;“外任孙子”,说明在国家外部事务、军事或政治方面,楚庄王任用孙子,展示出他善于用人之长,内外兼用贤才,从侧面反映出楚庄王的用人智慧和领导才能,也为后文分别叙述樊姬和孙子的事迹埋下伏笔。
9. 猗猗樊姬,体道履信。
- 解析:“猗猗”常用来形容美好,这里用于赞美樊姬。“体道履信”体现樊姬的品德修养,“体道”表示她能体悟、遵循道德准则,“履信”说明她践行诚信,表明樊姬是一位品德高尚、遵循道德规范且诚实守信的女子,从品德方面对樊姬进行高度赞扬,为下文叙述她的贤能之举做铺垫。
10. 既绌虞丘,九贤斯进。
- 解析:“绌”有贬退之意,樊姬成功劝说楚庄王贬退虞丘子。虞丘子虽为楚国重臣,但樊姬认为他在用人方面存在不足。“九贤斯进”指在虞丘子被贬退后,樊姬举荐的九位贤能之士得以进入楚国朝堂,为楚国效力。这一行为展示了樊姬的识人之明和为国家举荐贤才的能力,凸显她对楚国政治人才选拔的重要贡献,从侧面反映出她在楚国政治事务中的积极影响。
11. 割欢抑宠,居之不吝。
- 解析:“割欢抑宠”描绘樊姬能够割舍自己的欢娱,抑制自己的宠荣。在宫廷中,樊姬不贪图个人的享乐和过分的宠爱,以国家利益为重。“居之不吝”表示她在做出这些行为时毫不犹豫,体现出樊姬的豁达和无私,她为了国家的发展,甘愿放弃个人的一些利益,进一步彰显了她的高尚品德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12. 不吝实难,可谓知几。
- 解析:此句对樊姬“割欢抑宠,居之不吝”的行为进行评价。“不吝实难”强调做到毫不吝惜地割舍个人利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樊姬却能做到,突出了她的难能可贵。“可谓知几”,“知几”指能够洞察事物发展的细微征兆,说明樊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她明白为国家举荐贤才、以大局为重的重要性,所以能够果断地做出割舍个人利益的决定,高度赞扬了樊姬的智慧和品德。
13. 化自近始,着于闺门。
- 解析:“化自近始”表明樊姬懂得教化要从身边近处开始,她从自身做起,在宫廷内部发挥榜样作用。“着于闺门”,“闺门”指代宫廷内部,说明樊姬的品德和行为对宫廷内的风气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她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宫廷这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进而影响到整个楚国的风气,体现了樊姬对楚国社会风气改善的积极作用,展示了她的影响力从宫廷逐渐向外扩散。
14. 光佐霸业,迈德飞声。
- 解析:这两句总结樊姬对楚国霸业的贡献。“光佐霸业”明确指出樊姬通过举荐贤才、树立良好品德风范等行为,有效地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使楚国的霸业更加辉煌;“迈德飞声”表示樊姬凭借自己高尚的品德,声名远扬,她的美德和功绩不仅在楚国国内被人传颂,而且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进一步强调了樊姬对楚国的重要贡献以及她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
15. 奕奕孙子,古之贞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